发现大屠杀前南京人口总数有100万的证据。南京大屠杀发生2个月后,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治安恢复状况调查报告(通牒)》中,清楚记录了日军在实施南京大屠杀前南京人口为100万。这份报告直接戳穿了日本右翼“屠杀前南京人口不足30万”的谎言。
当时的日本媒体报道了大屠杀惨况。1937年12月23日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刊登《南京总攻击观战记》的报道,记述了日军在3日内打死8.5万人,离下关码头最近的一条街到扬子江下游尸体绵延达二三里远的惨状。
第三方国家的新闻机构谴责了日军暴行。2份日军中国驻屯宪兵队《邮政检阅周报》记录了从英国和德国发往中国的信件,信中摘录了当地报纸报道的日军兽行:“日本兵在南京强奸妇女数万人,甚至连十二岁的少女也被强奸,强奸后被惨杀者不可计数,实在是惨无人道。”“日军在南京的禽兽行为令人发指,连尼姑在内,年满14岁的女子全部被他们的兽欲所害。”写信者的消息来源是第三方国家的新闻机构,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4.发现日军奴役劳工新证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民间自发组织对日本侵华时期奴役劳工行径进行调查索赔追讨。但因日本右翼声称证据不足等原因,受害方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道歉和赔偿。这批档案涉及日军奴役劳工的有14件,包括12份报告、1份《通信检阅月报》、1份管理制度,记录了日军对以中国战俘为主的“特种工人”的严格管理、残酷迫害和劳工恶劣的生存状态,以及劳工逃跑、反抗的各种情况,具有较高的史证价值,也为被奴役劳工及其家属向日本政府索赔、维护权益提供了依据。
发现“特种工人”的提法。《关东军特种工人管理规定》规定了派遣军移交关东军的俘虏、投降兵在部队施工时需注意的管理事项,其中明确规定,“关东军把从驻华北日军移送过来的俘虏、投降兵用做军用劳工者称为特种工人”。
“特种工人”主要“就劳”军事工程。东宁宪兵队《特种工人状况报告》记载了东宁要塞接收“就劳”特种工人1900余人,这些人是在战争中被俘的包括八路军战士在内的中国军人。
“特种工人”受到残酷奴役和迫害。档案中记录这些“特种工人”由于生活状态恶劣,死亡、逃走事件频发。东宁接收的“特种工人”两个月间死亡163人,先后发生53人、8起逃走事件。14件档案中记载了近900名劳工反抗、逃走的信息。宪兵队对逃走劳工抓到后处罚极为严厉。昭和十六年(1941年)7月8日上午11点左右,丁五才等八九名“特种工人”密谋逃跑,被发现后以传染病患者为由将其逮捕调查,秘密处死。
5.涉及“违禁”内容的档案使日军暴行欲盖弥彰。此次发掘的档案中,涉及“违禁”内容的有23件,包括22件邮检月报、旬报,1件《军事警察要报》,其中15件是日本人之间的信件。特别是《邮政检阅月报》档案,来源于侵华日军从邮品中摘抄出来的“违禁”内容,出自日本军人之手,是侵华日军对于自己侵略行径的直接记录。
日军通过邮政检查制度封锁暴行真相。日军占领东北后,以“加强防谍”的名义制定了军事邮件检查及地方普通邮件检查制度,即对占领区中外籍人士,包括驻伪满洲国各国公使馆人员及所有在华日军和家属的信件、电报、电话进行秘密检查。一旦发现被认为泄露军事机密、对日军不利的言论,包括反映了日军烧杀抢掠行径的信件、电报等,便作出削除、没收、扣押、烧毁等处置,并由各地宪兵队对认为有问题的摘抄整理,形成《邮政检阅月报》,上报给关东宪兵队司令部,关东宪兵队司令部在此基础上向关东军司令官报告,并在关东宪兵队和派遣军宪兵队司令部间相互通报。重点汇报有抗日反满内容的信件,对时局不满、反映日军军纪松弛的信件,暴露日军编成装备、军队行动、军事演习等方面的信件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