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上放贷要当心 :聊城10余人陷莱芜P2P网贷骗局
对很多人来说,P2P,这个英文缩写是陌生的。
在目前的金融领域,P2P一般与网贷组合出现,即是P2P网贷,是英文peer to peer lending(人对人的贷款)的缩写,直白地说,是一种网上投融资平台。
家住聊城城区的路先生,如今对P2P网贷的认识,那可叫深刻--5000元打了水漂。在该案中,与路先生一样,聊城的受骗者有10余人,损失达3万元。
P2P网贷是近年来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事物,目前在聊城刚刚出现,其收益高,吸引了很多放款的;其手续简单,也吸引了大批贷款的。
放贷两者之间,有一个中介,就是作为网络平台的信息网站。按规定,网站只能做中介。但实际上,网站操作者成了吸贷者,以较高的收益率为诱饵,大肆圈钱,然后择机“跑路”.
P2P网贷这种模式如何运作,存在什么问题,面临怎样的整合……记者采访了东昌府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工作人员。
案件:莱芜一网站设局,聊城10余人“上套”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到今年4月份,市民路先生将收回5000元本金以及最后一个月的利息。之前的5个月,每月收到200多元的利息。
但这只是设想。
东昌府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工作人员杨士齐说,从今年春节后,路先生的银行卡上再也没有收到每月200多元的利息。
这还要从2013年10月说起。当时,路先生在网上选择了一家网络借贷平台,放贷5000元,对方开出的年收益率为25%,贷款时间为6个月。
该网站承诺,本息按时返还。放贷之前,路先生查询了一下该网站的资质,创建于莱芜,注册手续等齐全,看起来合法。起初,每月他的银行卡上都能按时收到利息,但这样的情况仅仅维持了3个月。
就在这时,莱芜警方向东昌府公安分局发来了协查通报,称路先生所选择的网贷平台涉嫌非法吸存数百万元,其中有10余名受害人来自东昌府区。
随后,东昌府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展开调查,根据莱芜警方提供的名单,逐一联系了家住城区的该案受害人。让民警意想不到的是,其中部分受害人并不愿意承认上当受骗,甚至称自己并没有参与该案的放贷。
当然,大部分受害人积极配合警方调查,讲述了在该网贷平台放贷的经过。据目前的报案情况和警方调查,聊城10余人在该案中遭受损失,少则1000元,多则5000元,总计约3万元。
模式:网站做中介搭平台,借贷双方自由交易
企业缺钱,一般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但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等,常常得不到银行的“青睐”,融资难度很大。于是,民间借贷便有了发展的空间,近年来,民间借贷引发的案件多发。
与民间借贷靠人际关系来维系不同,网络上也有一种“民间借贷”,它依靠网站这个中介。这是P2P网贷,其英文全称是peer to peer lending,通俗地说就是“个人对个人的贷款”,网站平台仅是中介。
P2P网贷的放款人常常是普通大众,闲余资金不多,但也有投资的意愿,并期望获得比银行存款利息更高的收益;而贷款人也常常面对的是小微企业等。
这样,P2P网贷盘活了一部分社会闲余资金,满足了贷款者对资金的需求,也给放款者带来了较高的收益,同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可以说,一定程度上,P2P网贷成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
据东昌府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工作人员杨士齐介绍,国内P2P网贷最早出现在2007年。
作为中介企业,他们靠什么维持运营?服务费,向借贷双方收取服务费。不过,目前,P2P网站大都是只向贷款的一方收取服务费,服务费收取的标准,一般在贷款额的10%以内。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山东新闻 > 聊城10余人陷P2P网贷骗局 中介网站圈钱择机“跑路”
聊城10余人陷P2P网贷骗局 中介网站圈钱择机“跑路”
时间:2014-05-02 19:59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菏泽妯娌携手照顾瘫公公十年如一日 跨越血缘胜似女儿
下一篇:青岛六旬老太公交车上突晕倒 乘客司机联手施救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