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玉扶助妻子锻炼
5月1日,记者在济宁市兖州区人民乐园再次遇到马海玉夫妻俩时,他正扶着妻子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看着马海玉站在妻子孔凡芹身后细心地呵护笑容灿烂的她时,记者忆起多年前采访这对患难夫妻的点点滴滴。
马海玉,济铁兖州工务段的一名普通养路工,妻子孔凡芹是兖州肉联厂一名临时工,虽然日子过得简朴,但生活平静而快乐着。平静的生活却在2005年因孔凡芹的突发疾病而打破。这也同时改变了马海玉一家正常的生活规律。
2005年7月20日,孔凡芹突发脑出血,被送进了兖州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21天后,孔凡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终于能够出院了。但是由于脑部出血过多,压迫到了语言神经和肢体神经,使孔凡芹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像植物人一样瘫痪在床。也就是从那时起,马海玉担当起了家庭中的所有担子。每天清晨,他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做好,一口口给妻子喂好饭,再把家里收拾好,然后去单位上班;中午下班后,他急匆匆地骑上自行车赶往菜市场,买好菜就赶紧往家赶。
因为孔凡芹的大小便不能自控,在寒冷冬季,马海玉一天要给她换十几次尿布;炎热夏季,怕妻子生褥疮,马海玉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帮她翻一次身,每天给她擦两次身体;妻子常年卧床经常便秘,马海玉就用指头一点一点往外抠;为了防止妻子双腿日趋萎缩,他专程向医生学习了按摩技术,每天坚持两个小时给妻子捶腿、揉背。
“给她洗澡是最累人的活,我先把大盆放到床边,再把她慢慢抱到盆里,轻轻给她擦洗身子”,马海玉对记者说,“由于长期的卧床肢体萎缩变形,稍加动下她的胳膊就疼的嗷嗷直喊,我就像哄孩子一样给她挠痒痒,来减轻她身体的疼痛”。
四年后,通过马海玉的细心照顾,孔凡芹能用双脚在地上挪动了。虽然是简单机械式的蹒跚挪动,但是,在马海玉看来却是他们迈向幸福生活的一大步。孔凡芹开始能行走了,最让马海玉感动的事情,是孔凡芹挪动双脚去马海玉的单位找他。2009年4月的一天,马海玉因施工中午没有回家,便让岳母照顾妻子,结果一忙,晚饭的时间也没能按时回来。孔凡芹着急了,就偷偷地挪动双腿来到老马的单位。单位的领导告诉孔凡芹,马海玉在外面施工大约晚上七点左右能回来。孔凡芹喃喃地说:“我担心他,怕他出什么事情。”
从2009年至今,除了刮风下雨、下雪,马海玉都会陪妻子去户外坚持锻炼。最初的时候,他把妻子抱到自行车的后座上,每天晚饭后就推着妻子到人民乐园和九州广场去散步。自行车上,挂着老马特制的马扎,车筐里放上装满水的杯子。后来的日子,马海玉就不用自行车了,他搀扶着孔凡芹一起去人民乐园锻炼。老马一手搀着妻子,一手提着马扎和杯子,每行走二百多米,孔凡芹就要坐下休息一会。一公里多的路,孔凡芹要用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条路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马海玉夫妻俩的身影。天长日久,许多路人熟悉了马海玉夫妻二人,为马海玉照顾妻子的恒心和耐心举手赞赏,也为孔凡芹有这样一位好丈夫而羡慕。
十年来,最让马海玉难忘的事情是2013年夏天的一场暴雨。常年说,六月天小孩脸说变就变。去年7月21日星期天,吃完午饭后马海玉像往常一样搀扶孔凡芹去人民乐园散步,刚才还阳光灿烂的天空,突然刮起了大风。“要下雨了,你们快点回家吧”,邻居张大妈急切地招呼着他们两口子。刚才还人头涌动的广场,此时只剩下了马海玉夫妻俩。这时,随着一声闷雷,“弹球”般的雨点打在柏油路面上啪啪作响。他们离最近的商店也要有500多米,怎么办?马海玉急忙脱下外衣披在妻子的头上,俯下身子背起孔凡芹就跑。邻居张大妈回家后,不放心夫妻俩,拿起雨伞一路小跑给马海玉两口子送来。虽然这次被雨淋得很惨,但是,马海玉认为他们夫妻俩是幸福的,因为,身边有许多的热心人一直关心着他们……(孔庆山 邵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