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5月9日讯 青岛市统战部通过建立覆盖全市的民族工作信息化网络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让全市52个民族约23万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到更贴心的服务。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报道,在青岛城阳区流亭街道杨浦寨社区,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居民情况展示板,展板上的不同家庭居民都有着不同的颜色。
社区干部栾桂香告诉记者,“这一个蓝颜色的,代表这一户是朝鲜族,然后有橘黄色,那就是满族的,回族的是用白颜色来代替的,然后还有一个是绿颜色,代表是撒拉族,为了便于知道哪一户住的是谁,哪个少数民族,便于我们上门为他们服务”。
一目了然的居民档案,让社区服务变得细致周到。少数民族群众有需要,只要一个电话,工作人员随叫随到。社区调解员孟丽芬告诉记者,在社区工作特别是调节不同民族矛盾纠纷上,少数民族居民的积极参与,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岛市南区高邮湖路社区调解员 孟丽芬(侗族)说,“因为毕竟是少数民族吧,在生活习惯啊,还有民族信仰各方面,比较接近一些,我把他们当做爸爸妈妈一样,有一些东西也更加好沟通。”
在青岛,覆盖全市各社区的民族工作信息化网络平台,不仅为社区居民和少数民族群众求学、就业、就医等提供了帮助,也便于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精细化服务提供了基础。
青岛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民族宗教局局长 方妍表示,“我们将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深化,在每一个社区配备一名专兼职的社区工作者,共同通过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在青岛的社区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延伸阅读:青岛:信息化提升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效能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领导做客《阳光政务热线》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