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司马镇紧贴服务对象需求,实施“五心工程”,构筑“五种梦想”,着力解决民政服务对象切身利益问题,推动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政工作互促互进,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群众“顺心”。建立健全矛盾缓解和化解机制,实施“群众诉求渠道畅通工程”,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保障村民各项权利。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健全村民民主监督制度,全面提升“村务公开”透明度,切实保障村民应当享有的知情权,让广大群众真正参与到党支部、村委会的重大决策和监督中。二是搭建利益诉求平台。结合全镇“干部联户、党群连心”活动,建立干部包村访户制度,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群众走访为干部约访巡访,机关干部每周二驻村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公开接访解难题。健全完善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对复杂疑难信访问题,通过约访和镇级领导公开接访的形式,由镇级领导接访处访,相关职能部门陪同接访,现场办公、限时办结,及时解决群众问题。
打造宜居生活环境,让群众“舒心”。以“五城同创”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集中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环境净化、秩序规范、村庄绿化”的工作目标,全面清理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实现镇村面貌和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整洁、有序、靓丽、和谐的环境。
强化群众路线实践教育,让群众“放心”。加强干部教育管理,通过干部在线学习、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多种平台,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面深化“干部联户、党群连心”活动内涵,开展以调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平息“小信访”、解决“小难题”为主要内容的“四小”民心工程,牢固树立干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继续在全镇深入开展争做“四手干部”活动,努力营造一心一意干事业、心无旁骛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争做让群众放心的干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净心”。以“四德”工程建设为抓手,组织各文明村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善行义举道德榜,与村民签订“四德”建设工作责任状和孝德责任状,并将“四德”工程建设与“好婆婆、好媳妇”评比等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培树典型、表彰先进,引导更多群众投身到“四德”工程建设中去。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内容为党员群众深入细致讲解,充分号召全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以“四德”工程建设为抓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形成全民参与、共建文明的工作格局。
加大民生事业投入,让群众“暖心”。一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进一步扩大民政救助范围;充分利用好综合服务大厅、党员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场所,在办理低保、失业登记等问题上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二是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大力实施“培训进课堂、务工进企业、致富进合作组织”三大工程,重点加强就业务工、种养加工、机械操作等方面的技能。三是扶持农民创业就业。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理念新、技能高等优势,在创业资金、信息、政策上适当倾斜,加大金融扶持,简化小额贷款手续,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深入开展信用评选活动,鼓励农民进行信用担保,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李红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