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观摩地震应急装备。 见习记者 王红星 摄
工作人员讲解实时地震波形、地震速报流程和地震前兆观测手段。见习记者 王红星 摄
本报5月10日讯(见习记者 王红星) 在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5·12汶川大地震六周年到来之际,济南市地震局于5月10日举办了台站开放日活动,向市民开放了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历城综合地震台)。当天有近200人参观了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
本次台站开放日活动是济南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活动主要通过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专家答疑、设备展示、播放防震减灾动漫片等各种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科普宣传活动主要的展览场所有地震科普展厅、地震应急装备库、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10日上午10时许,就开始有成批的参展者到地震监测中心参观。在地震科普展厅、地震应急装备库里,参观者了解了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同时也观摩了生命探测仪、组合破拆工具、地震应急包等地震应急救援设备展示;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播放的防震减灾动漫片《皮皮狗闯魔城》,吸引了不少小学生的眼球。在地震台网中心,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中,参展者查看实时地震波形,了解地震速报流程和各种前兆观测手段,观看地震宏观观测视频监控。
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还向参观者发放了《地震来了怎么办》、《青少年防震避震知识》、《防震减灾三字经》、《防震避险知识》等各种宣传资料800余份。活动当天,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师生及家长、历城区港沟镇实验小学师生及家长、济南大学地震应急志愿者、济南地震灾害防御学会、市民代表等近200人参观了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
据悉,位于旅游路8577号的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成立于2009年8月28日。该中心汇集了辖区内8个测震台站、13个强震动观测台站、13处数字化前兆观测站、30个测项、5处动物宏观观测点实时监测信息,实时共享了省内28个台站的监测信息,监测能力达到1.0级,能够5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目前,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内已经建成了济南市震害预测信息平台和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省、市、县三方震情趋势会商、地震应急联动和震害损失评估。
史料记载济南 四次破坏性地震
济南市地处华北断块东部,鲁西隆起与华北沉陷的转换带上,从济南市地震构造图上可以看到,济南西有聊考断裂带,东有郯庐大断裂,辖区内有千佛山断裂、长清断裂、刘志远断裂、港沟断裂、桑梓店断裂、文祖断裂、广齐断裂等十几条断裂带。不过,工作人员称济南地质结构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较大地震。
济南市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有感地震,也多次遭受外围地区地震波及。据地震史料记载,济南辖区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破坏性地震,分别为:1347年4月的平阴4.5级地震,1620年10月19日的济阳5.0级地震,1622年4月17日的长清5.5级地震,1835年6月6日的平阴5.0级地震。
数据显示,近年来济南及附近地区发生3级以上地震8次,3级以下小震若干次。3级以上地震分别为:1986年6月2日平阴与东平交界3.1级,1986年9月17日齐河县3.3级,1990年12月23日商河县3.0级,1996年8月31日齐河县3.0级,2000年11月27日商河临邑交界3.2级,2002年1月12日商河县3.3级,2003年10月19日平阴、长清、东阿交界3.0级,2011年1月29日济阳县3.5级。
(王红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