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真真从教室里走出来。她侧着身子,扶着楼梯一步一步走下来。学校破例允许赵世平在教学楼前接孩子。真真看见头发花白的父亲,绽放出笑容。坐到电动三轮车上以后,她滔滔不绝地和父亲聊了起来。 当聊到同学又带了什么好吃的,又带了什么好玩儿的,赵世平沉默了一会儿。 懂事的真真随即说:"爸爸,我只是说说,咱不买。"自从真真上学起,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发生了多少遍。赵世平心里又辛酸又欣慰--孩子懂事,但他实在没能力经常给女儿买零食。
坚持:"我要病倒,这个家就塌了"
赵世平45岁才结婚,家里穷,娶不上媳妇儿,直到遇上了张宝香。他们一家三口一直住在土坯房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盖的。去年,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新盖了三间北屋,还没有住进去。他们现在住在西屋里,土坯房,既当厨房又当卧室。这两间西屋,跟以前的北屋一块儿盖的。墙壁和檩条椽子,都熏黑了,厚厚一层油污。新盖的那三间砖瓦房,还没有来得及安装门和前窗。盖这三间房子,连工带料都是赊的。赵世平说,要是能攒两个钱儿,就安上门窗。要是攒不到钱,等天冷了,蒙一层塑料布就行了。
赵世平今年61岁了。除了种3亩多地,他就靠捡点废品维持生活。此外,张宝香和真真都有低保。 年龄大了,病也多了,赵世平血压高。"高压经常一百五十多,有时候能达到二百。"赵世平不敢断降压药,他不能病倒。他知道,如果自己病倒了,这一家子就算"塌了".他每天接送孩子,剩下的时间才能捡点儿废品。地里收的,加上卖废品的钱,能维持一家的温饱。 他们吃最简单的饭菜--馒头、咸菜,能买上一斤最便宜的蔬菜,算是改善生活了,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吃点儿肉。
懂事:女儿想要快长大挣钱养家
真真是个残疾孩子,但她还得照顾瘫痪在床的妈妈。虽然腿脚和双手都不灵便,但她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她喂妈妈吃饭、伺候妈妈大小便;她也给妈妈洗手、洗脸、洗头,陪妈妈说话。她也自己洗衣服--棉衣服洗不了,她就洗单衣服。赵世平说,真真从七八岁就开始照顾妈妈了。
这些年,真真穿坏了好些矫正器。赵世平说:"她以前年龄小,一年穿四副就可以。现在大了,两个月就穿坏一副。"现在,给真真买一副矫正器得一千三百多元钱。为了节省钱,赵世平经常修补矫正器--用铁丝绑上几圈,能多穿好多天。有好心人带着真真去商店买东西,她上来就挑了两袋方便面。 "为什么买两袋方便面?"好心人问。"爸爸一袋、妈妈一袋,他们没吃过。""你不要啊?" "我在学校吃过,同学分给我的。"方便面,在她眼里是难得的美味。真真说,她希望自己快快长大。"那样就能自己挣钱养活爸爸妈妈了。"
延伸阅读:菏泽:残疾儿子照顾瘫痪母亲 每天喂饭换尿不湿南京两车主较劲把车停在路中间 交通瘫痪近一小时西安男子不嫌女友残疾结婚 瘫痪后妻子不离不弃(图)台湾瘫痪男由站员引导过铁轨遭火车卷入车底重伤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