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人员在对汽配市场进行现场执法检查。■通信员张林张元志摄
东方圣城济宁消息网讯 记者 孙士全
济宁李先生的“雅阁”轿车突然抛了锚,一查,本来是起动机的故障,打不着火。纳闷的李先生搞不明白,自己刚换的新起动机,用了不到一个月,怎么就坏了呢?
车被拖到了修理厂,修理工人告诉李先生,起动机既无商标,也没有生产厂家地址。正规的原厂配件一台起动机要2000多元,你这个也就几百元。李先生更恼火了,当初换起动机时,可是收了他2000多元。
时下,有车族是越来越多。有车族们在感受到车辆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修车也就成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干的一件“头疼”事。在鱼龙混杂的汽车配件市场,让车主们常常不知道何去何从。很多车主都不同程度地挨过“宰”。规范、完善汽配市场已成为有车一族的共同呼声!
乱花渐欲迷人眼
据统计,现在济宁每天新增机动车200多辆,居民家用汽车拥有率在节节攀升,与之相适应的汽配市场在逐渐发展强大的同时,也存在着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情况。前不久,济宁市工商局联合商务、公安、国税等部门对市区二手车、汽车维修及配件市场违法违规行动进行了专项整治。取消无照经营3户,责令改正5户,立案查处违法经营10起。
在几家汽配经营店,记者发明不少都存在无厂名厂址、无合格证、无中文标记等现象,连经营者自己也说不清产自哪里。还有刹车片产品,虽早已纳入强迫认证产品之列,但市场上销售的仍然有一些没有3C标记。一种倒车雷达系统连合格证也没有。从机油滤清器、火花塞,只要是汽车上常用的零部件就不可能没有“假货”,而机油、防冻液、刹车油的假冒伪劣产品更是充满市场。
据懂得,市场上销售的汽车零配件分为三种:一种被称为正厂产品,是由零配件原属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一种是非主机配套厂模仿“正版”配件,基础没有经过严格的制作工艺流程生产的“套件”,又称“副件”;第三种就是一般而言的假冒伪劣产品,安全技巧指标不达标。副厂与正厂的产品差价在30%左右,而假冒伪劣产品的价格更是远低于正品。如正宗的球头价格是68元,可以保证轿车行驶8万公里,而假冒伪劣产品价格仅售10元。
假冒何以肆虐
假冒伪劣产品为什么在汽配市场上大行其道呢?据记者调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从生产厂家的角度来看,许多厂家受利益驱动,只图在汽配市场分一杯羹,完整不顾零配件的质量,导致大批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假冒伪劣产品较之于正品,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宏大的利益空间,让越来越多的不法商贩趋之若鹜。许多修理厂为了下降车辆的维修成本,也偏向于选择便宜的产品。
从汽配市场管理者来看,一些管理者仅负责收租金,在这个市场上卖什么基本没人管。
从花费者的角度来看,不少花费者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迫害性认识不够,认为东西都差不多,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买正厂产品。还有一部分购置者因为无法断定零配件的真伪,而误购了假冒伪劣产品。
那么,假冒伪劣零配件对一辆汽车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许多劣质配件磨损快、寿命短;密封件不密封、漏油;活塞组件质量拙劣,造成拉缸、窜气、燃烧机油;特别是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照明系统、发动机系统及其他要害部件,极易酿成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假冒刹车片可能持续刹车3次就会冒烟,刹车8次左右就可能导致车辆着火。相干材料表明,近3年来,因应用伪劣零配件而产生事故的汽车约占事故车的13%。
别让“李鬼”当道
假货犹如汽配市场上的毒瘤,严重捣乱正常的汽配市场秩序。为净化汽配市场的经营环境,保护企业和花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干部门应当更多地负起相应的义务,从源头上对生产厂家进行资质认证,抬高零部件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将那些经营不规范、产品德量没保证的零部件企业拒之门外。经营者应设立诚信纪录,销售假冒伪劣者应被驱赶出市场。工商部门对汽车零配件的生产、销售和花费环节,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监管,规范市场。
有关人土指出,部分保险公司违规操作,为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生存供给了机会。保险公司为下降理赔费用,指定修理厂修事故车,而一些修理厂所用汽车配件大多数是非正规厂家供给的。保险公司按照假冒配件的价格为用户理赔。保险公司应当保持原则,依法理赔,决不能见利忘义、违规操作。
解决汽车配件混乱问题,必须严格履行零部件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现在,相当多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德量差距很大。没有相干标准束缚,谁的产品都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花费者难以断定质量高低。
借你一双慧眼
在采访中,有关人士建议花费者购置汽车配件要“十看”,保护自身权益。
一、看包装。原厂配件包装一般比较规范,统一标准规格,印字字迹清楚正规。有的厂家还在配件上打出自己的标记。一些重要部件如发电机、分电器、喷油泵等,还配有应用阐明书、合格证和检验员章。
二、看外表。合格的零配件表面,印字或铸字及标记清楚正规,既有必定的精度又有铮亮的光洁度,越是重要的零配件,精度越高,包装防锈防腐越严格。
三、看油漆。不法商人将废旧配件经简略加工,如拆、装、拼、凑、刷漆等处理,再冒充“合格品”出售,拨开表面油漆后则能发明旧漆。
四、看工艺。拙劣产品外观有时虽然不错,但由于制作工艺差,容易呈现裂纹、砂孔、夹渣、毛刺或碰伤。
五、看“松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组合成的配件,零件之间通过压装、胶接或焊接而成,不容许有松动现象。
六、看装配记号。为保证配件的装配关系符合技巧请求,一些正规零件表面刻有装配记号,用来保证机件正确安装。
七、看缺漏。正规的总成部件必须齐全完好,才干保证顺利装车和正常运行。一些总成件上的小零件漏装,可能是“水货”。
八、看防护层。为了便于保管,防止零件磕碰,零件出厂前都有防护层。如活塞销、轴瓦用石蜡保护;活塞环、缸套表面涂防锈油并用包装纸包裹;气门、活塞等浸防锈油后用塑料袋封装。
九、看证件。一些重要部件出厂时一般带有阐明书、合格证,以领导用户安装、应用和保护。
十、看规格。大多数汽车配件都有规定的型号和技巧参数。
议论风声:小配件 大问题
假货横行,李鬼当道,汽配行业“脏乱差”的不良形象,似乎由来已久了。在汽配行业,造假者俨然已经形成气象,假货足以与真货分庭抗礼。每到汽配市场走一回,心里就会为花费者捏一把汗,把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买回去装在汽车上其后果可想而知。那些售假者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下降成本、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唯一没有慎重考虑的是,应用劣质配件最终酿成交通事故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在中国汽车花费市场蒸蒸日上的今天,汽车配件也搭了顺风车,但汽配行业却在上演着更多花样翻新的假冒故事,假冒产品用鱼龙混杂形容毫不过火。虽然我们对于假货一直如履薄冰的抗争着,但是一不留心,我们还是很容易就掉进了假货的陷阱里。经过多年的市场打假,曾经的假货泛滥目前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不过距离完整杜绝,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受利益驱动,一些经销商和维修企业不惜铤而走险,客观上为假冒伪劣配件供给了生存土壤。而一些花费者则是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迫害性认识不够,认为东西都差不多,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买正厂产品。汽配供给商与经销商、维修厂之间多年建立起来的利益同盟关系,很难在一夜之间土崩崩溃;另一方面对于花费者的教导也需要时间,这就注定了汽车零部件打假之路任重而道远。随着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对它的打假必须受到人们的器重。我们不可能苛求一夜之间捣毁所有的制假、售假网络、窝点,但对于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重点范畴,应当进行更加严格和过细的管理。
小配件也是大问题。一辆汽车是由上万个配件组成的,汽配存在问题“零容忍”,哪怕是油门踏板这样不起眼的处所呈现问题,都极有可能危及到汽车的安全性,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对“假冒伪劣”重灾区的汽车零部件,打击的重点一是制作源头,再就是中间环节。打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健全的法制,还要有强有力的履行机构。汽配生产、销售企业及花费者应当形成合力,创立诚信、文明、规范、有序的汽配行业秩序,使假冒伪劣产品像过街老鼠。
一个企业不守规矩,不讲诚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寸步难行,最终必定被花费者抛弃,为社会所淘汰。 “今天的诚信就是明天的市场”。汽配从业人员应加强诚信意识,营造守法经营、公平交易的汽配流通环境。如果全社会,特别是制作商、经销商也能把打假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和义务,假冒伪劣产品就没有藏身之地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