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克吉承诺要加强与其他南亚国家的关系,他在讲话中专门提到中国。
他说:“我国政府将积极接触地区其他邻国,包括中国,我们将与中国共同推进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6月8日文章】北京,这个印度最大的邻国,同时也是印度所面临的最大战略挑战,不动声色地向新德里伸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够立即和这个新兴政权打交道。
北京向印度显示的这份突如其来的友善或许是由两大因素所驱使。
首先是中国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闹得沸沸扬扬的领土争议中的孤立状态,及其与日本因领土问题僵持不下的局面。在这场亚洲势力争夺赛中,中国希望印度即便不站在自己一边,也要保持中立。中国人当然注意到了莫迪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亲密关系,以及日本与新德里建立更紧密关系的意图。在未来数年中,北京将会竭尽全力地防止任何印度-日本-美国协议的达成。
其次是莫迪所拥有的强有力的多数支持,北京会认为这位获得如此广泛支持的印度新总理将拥有过去30年来历任印度总理所欠缺的权威。
印度外交政策专家预计,由此看来,北京在经济上与印度交往,同时将棘手问题暂时搁置的政策将会继续。新德里将会对两国之间有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保持留意。
从2002年起,莫迪一直担任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期间,莫迪曾多次访问中国,频繁程度超过访问其他任何国家。他经常提倡增强印中两国的经贸关系,今后他还将继续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发展。
边界问题需“创新解决”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6月8日文章】题:印中双边关系开始解冻
印度和中国这两个邻国似乎在印度新总理莫迪上台之后开始了双边关系的解冻期。印度外长斯瓦拉杰与中国外长王毅昨天在新德里会晤,两国都希望会谈能够卓有成效。印度希望减少4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在南部和东部都陷入海上领土争端的中国则寻求稳定西部边境。
为此,双方需要克服在彼此间占主导地位的相互猜忌。莫迪本人就曾在竞选期间就中国的“扩张观念”发出过警告。
而造成双方这种不信任的正是边界问题。两国早在1962年就曾经因为边境冲突而发生过战争。两国外长昨天在会晤期间谈到了这个问题,王毅在周一与莫迪的会谈中可能会再次提及。王毅说:“问题无法回避,但答案可以创新。”
中国非常希望与印度新政府之间搭建桥梁。除贸易利益外,还有地缘战略上的考虑。由于南海地区的领土争端和与日本的领土争端日益加剧,北京需要与其他邻国保持稳定的关系。例如,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密切将使中国处于极为不适的夹缝中;与越南签有石油协议的印度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外交计划中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习近平在去年秋季的东南亚之行中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寻求通过在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南部非洲建设港口和基础设施来加强与印度洋地区的联系和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印度的支持或至少保持中立的立场以及该地区的稳定是这项战略获得成功的基础。
【法新社新德里6月8日电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双边贸易额接近700亿美元。但印方数据显示,印度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已从2001年至2002年的仅10亿美元激增至如今的400亿美元。
专家指出,莫迪必须通过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更多机会和途径来消除贸易赤字。截至2015年,双方的年度双边贸易额目标定为1000亿美元。
然而,两国间的相互怀疑仍令双边关系受到干扰。
莫迪今年早些时候在一次选举集会上曾警告中国去除其“扩张主义思维模式”。中国对此予以反击,称其永远不会为占领其他国家的任何一寸土地发动侵略战争。
中国外长王毅承认边界存在紧张状态。但他表示,两国拥有的战略共识远多于分歧,“合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