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评论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伯格达尔获释的不可复制。作为伊战和阿战中最后一名美军战俘,伯格达尔的获释,的确是因为“背后是美利坚合众国,有强大的美国军队在支撑”。
而其他人,并没有这样强大的背景。
政府不肯谈判 媒体不敢报道
而热衷绑架的武装分子却一直坚信,美国一定在偷偷赎回人质
美国政府“决不与恐怖分子谈判”的政策历来为鹰派所赞赏,但对人质家属来说却是致命死穴。他们往往无力承担绑架者开出的巨额赎金,更无权释放在美国政府关押下的囚犯。
赎金一再降低还是给不起
在罗德出逃前夕,塔利班的要价为700万美元赎金与7名关塔那摩囚犯。这个报价吓人吗?但是一开始,他们要求的价码可是2500万美元和15名囚犯!
除了政府方不会轻举妄动外,即便是记者被绑,其供职媒体一般也会选择不报道。
不报道对策大概是源自伊拉克战争时期安全顾问的建议,如果有记者在战区被绑架,其供职媒体非但不能大声疾呼,最好还是只字不提。目的是减少绑架事件的影响力,一来是为了降低绑架者提出的赎人条件,二来也是斩断武装分子希望靠绑架美国人提高自身知名度的念头。
罗德在阿富汗被绑后,其家人和供职方也接到了这个建议,他们选择了遵循,并向其他媒体打了招呼。不过,绑架罗德的武装分子也提出了不要声张的要求。
这个建议是否靠谱,其实到最后也不得而知。据罗德讲述,在他被绑的消息完全不为人所知的这七个月之间,该塔利班组织一直坚信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罗德“是条大鱼”。
前往游说只能得到口头安抚
在罗德平安回国后,得知家人在他被绑期间所做的努力,他意识到,不报道对策有个非常明显的副作用,那就是没有曝光就没有压力,美国政府就没有解决人质事件的动力。焦虑痛苦的家属们一次又一次前往华盛顿游说官员,但每一次只能得到口头的安抚。
令罗德担忧的是,此外,由于绑架事件未能被披露,发生绑架地区的危险性自然也不能被人所知晓,不少记者或务工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踏上同一片土地,结果就是绑架事件频发。叙利亚的记者被绑事件一度激增,就是这个原因。
罗德还质疑美国的“决不与恐怖分子谈判”政策事实上可能作用有限。因为他发现,绑架自己的武装分子坚信,美国政府一直私底下在赎回人质,只不过没有被报道出来而已。这大概也是他们一开始要求不要声张的原因。
对策
不花钱不换囚, 只能靠打了?
过去三年,欧洲国家的政府们共计花了1亿美元赎金,用于救回在中东和北非被从“基地”衍生出来的小组织绑架的国民。2011年,以色列以1027名囚犯换回大兵夏利特的以千换一美谈更广为流传。
既然伯格达尔可能是一个孤例,与其推动美国政府放弃不谈判政策(何况这次人家也认为自己没违背不谈判政策),罗德认为,解决人质绑架问题更实际的做法是减少 “三不管”地区的面积,减少热衷制造绑架事件的武装分子的藏身地。目前,绑架事件多发的几个国家,比如哥伦比亚、索马里、菲律宾都是采取这样的对策。
本版编译:方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