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村集体集资100多万元,以每平方350元的造价,盖了这幢4000多平方、103个房间的老年公寓。2007年养老院启用入住时,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40多个。现在,数量增加了几乎一倍,公寓几乎住满了。
公寓里,设备非常齐全,每套房间大约40平方,有独立的厨卫,通了两气。考虑到老年人的饮食有可能“众口难调”,也为了减少运营成本,老年公寓不设食堂。每个房间里设置单独的厨卫,让老人们自己开灶。同时,不雇佣服务人员,只由村干部包楼层巡查安全。
村集体鼓励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助,自主、自发管理公寓。“自己管理自己,家家户户互相照顾。里头的环境卫生。你看咱这,没有说你单独来给清扫清扫,没有过。这些人都选的代表,三天两天清扫一遍。有的户家不能干的,挨着门的给他打扫打扫。”
可以说,山东已成为养老压力最大的省份之一。从十二五开始,我国把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确定以村和社区为举办主体,发展农村幸福院、城镇日间照料中心。
按照山东省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到2020年,60%以上的农村应当建立起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济宁是山东省较早展开村级互助养老模式探索的城市。“土城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公寓的运营成本,减轻村集体的经济负担,成为当地探索社会化养老的新思路。(原标题:社区互动养老院 来源:山东卫视《调查》)
延伸阅读:济宁后石塘村建村级互助养老院 已有30名老人入住济宁市微山县首家湖区互助养老院正式投入使用山东邹城创新农村养老模式 建互助养老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