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济宁市,土城社区互助养老院成为村里老人们养老的新选择。(视频截图)
持有村里合作社股份的老人们,都可以带着家人入住社区,内部设施很齐全。(视频截图)
齐鲁网7月24日讯 山东,正迎来一个“银色头发”人口不断膨胀时代:根据统计,在山东省的老年人数量已经达到了1700万人,“银发山东”正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满足老人不同需求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最重要的课题。然而在山东济宁市土城社区的互助养老院,似乎探索出了一条破解“银发山东”的新思路。
济宁71岁老太:一家三口搬入养老院 身体渐好心舒畅
据山东卫视《调查》报道,杨老太今年71岁,是山东济宁市土城社区的互助养老院的一员。六七年前,老人搬来了这里,由儿媳在身边照料着,挪动几步就能到院子里晒太阳,旁边还有邻居可以说话拉呱。现在,连同今年10岁的孙女,杨老太祖孙三人住在互助养老院里,老人过的非常舒心。
八九年前,杨老太不幸中风落下后遗症,腿脚不灵便。自己一个人住楼房,她心情低落,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当时在那边住的两年,门一关,憋死我了,老是哭。见个人,喊喊门,一见人多我就哭。”
所谓养老难,最难的就是杨老太这样的独居、半自理的老人。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精神慰藉,他们都需要专人照料。
儿媳妇孔贵芝辞职后,全职担任家庭主妇,做饭干家务,伺候婆婆,接送孩子上放学。同时,杨老太所在的村集体建起了互助养老院,老太太就带着儿媳、孩纸一起搬了进来。
周围邻居都说,杨老太太平常有人拉呱了,身体活动开了,心情舒畅了,身体越来越好。“原来根本不能走,她现在越来越好,你看脸上都越来越年轻了。”
互助养老院:不是人人都能住 股民身份成“门槛”
但是,这个养老院并不是社区里的每个老年人都能入住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土城社区的前身是位于济宁市区城郊结合部的土城村。土城的养老院其实是一项村集体福利。给付的对象是土城村股份合作社的股民。
这个股民怎么来的呢?社区主任介绍,“我们把我的所有资产,土城村的所有资产,土地、使用土地,进行了评估。给这个评估不是叫他们入股拿钱,而是根据我的集体资产,分给他们股。”
2005年,土城村集体成立了自己的股份合作社。当时,名下有集体承包地的村民,都算是合作社的股民。9年来,土城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土城村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建成酒水一条街、批发市场,搞租赁经营。村集体有了钱,杨老太这些股民们享受到的集体福利越来越好。
公寓老人:自家开灶能互助 独立厨卫很满意
村里的老年人集中居住,享受集体福利。日子过得舒心,生活质量提高了。但7年前土城村兴办老年公寓,却只是本着一个朴实的念头。
社区主任说,社会的发展都是独生子,肯定是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子女负担越大。将来又没有宅基地了,村里又不能量房子了。面临什么呢,必须得盖出来。盖出来给他们预备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