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在任何国家都不被容忍
对于西方的质疑,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国家工商总局的一个功能是裁决。反垄断是“民不报官不究”,有举报才有核实。工商总局对微软调查正是这样一个行政执法程序。垄断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能容忍的,美国第一个经济立法就是反垄断法,在美国国内一旦有举报就要调查。外国科技公司多年来是有贡献的,既提供了科技服务,也刺激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和进步。但不能因此就可以坐享垄断,外界不应对中国正常的调查过度解读。
事实上,微软已多次遭受垄断指控。法新社29日说,有消息称,微软操作系统占中国市场95%份额,构成事实性垄断。微软此前就因将其Windows系统与其他产品捆绑销售在其他地区遭到反垄断调查。由于未能提供自身浏览器之外的选择,这家美国公司去年3月被欧盟委员会开出7.31亿美元罚款。韩国也曾多次对微软的垄断行为进行打击。2006年,韩国监管部门曾对微软处以330亿韩元的罚款,同时要求微软把MSN等软件与Windows系统分开销售。
另一家美国IT巨头谷歌同样多次遭受垄断指控。德国《商报》28日说,欧盟反垄断监管部门正准备加强对谷歌几项业务的调查。谷歌还面临企业税、版权问题和数据隐私等方面的控诉。自去年NSA监听欧洲公民事件被曝光后,人们对美国科技公司越来越不信任。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近些年,西方与中国在大的国家战略、企业的市场竞争以及意识形态各个层面都有一些摩擦,特别是中国越来越强的竞争力,直接后果就是从外国企业手中抢占了更多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中国职能部门的执法很容易受到西方媒体曲解和攻击。但对垄断的危害,各国都有清醒的认识。中国职能部门反垄断执法是给整个市场创造更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受益的不只是本土企业,也包括外国企业。至于对外国高科技公司有疑虑,全世界都是如此。每个国家都要考虑国家安全,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
相比起来,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的疑虑更甚,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中国公司开展业务。彭博社29日举了一个最明显的例子:2012年,美国国会发布报告,称华为和中兴两家通信设备制造商会为中国情报机构破坏美国电信网络、实施间谍活动提供机会,受此影响,华为和中兴一系列在美交易都被叫停。
西方感叹外企在华“失宠”
不少分析还将这次调查与中国对跨国企业的整体态度联系起来。《纽约时报》29日称,微软受调查的消息也许会让外国公司高管更为焦虑,他们注意到中国当局正在拿包括英国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在内的一些大型外国公司开刀。美国信息技术和创业基金会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说:“美国技术公司比两三年前更加担心,他们以往对中国市场兴趣盎然,现在更为担心釜底抽薪。”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29日援引IT分析师乔·斯维尼的话说,过去20年,随着中国从一个制造业的第三世界经济体向第一世界知识经济体发展,中美经贸紧张关系一直在上升,这也把外国IT企业推向火力前沿。斯维尼说:“中国正在伸展经济肌肉,这意味着微软、谷歌这样的企业会面对越来越困难的局面。”
“在华外企为何失宠?”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登一篇评论文章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从未将矛头对准外国跨国企业。中国官员当时对跨国企业是另一种态度。中国那时很穷,需要外国投资和专业技术。愿意来华做生意的外国企业可以享受“红地毯”待遇,获得税收减免和无偿使用土地等优待。如今情况已大为不同。外国资本和技术不再具有优势,实际上,甚至变成了劣势。跨国企业如今面对的形势比以往严峻得多。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社会对外国事物的态度已发生极大转变—尤其是对跨国企业。
何茂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正在进行法治化和市场化的改造,这些都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和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进行的。有理由相信,中国市场经济的调整正朝着正确的正常方向行进。以前中国实行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外资的监督也少一些。现在内外一体,增加了一些公平竞争,不等于说中国要排斥外国企业。中国只是更多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开放的发展阶段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中国对外企仍然是开放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