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齐鲁网9月5日讯(滕州电台 孙宝娟 陈晖)在滕州市柴胡店镇后黄村,有一位好儿媳谢兴华,30多年如一日照顾聋哑瘫婆婆吴李氏,被附近村民传为佳话。
结婚30年,她用心揣摩婆婆的“手语”
9月2日,记者来到谢兴华家里,她正细心地给婆婆吴李氏擦拭身体。聊起婆婆,谢兴华回忆道,30多年前,她嫁给丈夫吴丕松后便同婆婆吴李氏住在一起,由于婆婆是聋哑人,与人沟通只会用手势,平日相处起来非常吃力。“当时我想一定要明白这些手势,才能照顾好婆婆。”所以每当婆婆用手势去表达时,她都会仔细观察、细心猜测,时间久了她渐渐明白了那些动作的含义。
后来谢兴华基本掌握了婆婆的这些手势。当老人用双手比划“圆圈”时,那是代表口渴了,她便会给其倒水;用手指指嘴巴,代表饿了,她便会到厨房给其做饭……这个家里只有谢兴华能理解吴李氏的手势。“妻子比我孝顺多了,母亲的很多手势我都不明白,经常理解错。”吴丕松说,母亲的手势只有妻子都能懂,她们好像心有灵犀。
婆婆腿脚不好,她说自己就是她的“拐杖”
上了年纪的吴李氏不仅聋哑,而且逐渐腿脚不便。为照顾好婆婆,谢兴华制作了一套营养餐,饭菜做到定时定量,荤蔬搭配,荤菜以虾、鱼为主,蔬菜以新鲜叶菜和豆制品为主。每天早上,她早早起床给婆婆端水洗刷,切菜做饭。
有一年的冬季,天寒地冻,吴李氏患了重感冒,因腿脚不便已无法独立行走。谢兴华深夜背着婆婆到村里的卫生室看病,看完后怕婆婆冻着又吃力地背回了家。到家后,她坐在婆婆的床前,给其盖被子、喂水喂药,一直照顾到天亮。下雪天,家里院落内到处结冰,谢兴华担心婆婆上厕所滑倒,总是背着婆婆去。为让婆婆冬季穿干净的棉衣,她不顾手生冻疮为其搓洗厚重的棉服。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她与婆婆形影不离,感情非常浓厚。谢兴华说,婆婆本来就聋哑,如今腿脚又不好,自己更要好好照顾她,当她的“拐杖”,让她安度晚年。
婆婆瘫痪十余年,她悉心侍奉照顾有加
10年前,吴李氏因患高血压,一次走路时不小心摔倒,从此便瘫痪在床。谢兴华知道婆婆心里苦,更加细心地照顾她。夜里,她要起床三四次照顾婆婆小便,并且在床边放保温水杯,让婆婆随时能喝到开水。担心老人长期卧床会起褥疮,她每隔一两个钟头就要帮其翻身按摩。
去年夏天的一天,谢兴华出门办事,儿子担当了照顾奶奶的任务。晚上回家时,她见婆婆蜷缩着身子睡下了,床上传来阵阵恶臭味,仔细一看发现床上、被子上都是便便,后来才知道婆婆拉肚子了。谢兴华二话没说,端来一盆温水、拿来毛巾,给婆婆换洗衣服被褥擦身子。“婆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照顾她是当晚辈的责任。”每当邻居问起这件事,谢兴华总是深情说道,谁都有年老的时候,作为儿媳应该这样做。
30多年来,在聋哑婆婆身上,谢兴华付出了很多。提到这个孝顺的儿媳妇,村民石仁彩感慨道,儿女们照顾自己的母亲算不上是稀奇的事,而儿媳能几十年如一日照料聋哑婆婆,确实是不容易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