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现,山东蓝翔办学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把“工厂”搬进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需要的是能给他带来效益的熟练技术人才。意识到这一点,山东蓝翔“盯着市场办教育”,创新实行“把工厂搬进学校”,为学生配备充足先进的实习设备,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做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这样看来,蓝翔很早就实现了‘订单作业’,在采购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市场。中国的教育要是在这一点上像蓝翔一样,我们的学生就业率就会好一些。蓝翔留下了这样一个启示:只要你是为这个社会服务、为其提供必需品的,你就一定有出路。”《西安晚报》编委、陕西新闻部主任刘小荣这样说。
看着年轻人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调研员乔兰山也不禁感慨:高中毕业后,大多数人挤着独木桥上大学,而有的年轻人就到蓝翔技校学一门技术,甘愿当蓝领。“只要技术精,将来毕业之后,社会认可,经济收入也会非常可观。”乔兰山说。
这一点得到了包括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许大立在内的博主们的认同。许大立说:“蓝翔不仅仅培训了专业人才,它还在教育上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榜样:我们现在总是期望进行精英教育,好像每个人都是精英,不成精英就不成功,这是错误的。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最大量的是在基层默默工作的人。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了高级工程师、科学家、总经理或者CEO,大量的人才需要像蓝翔这样的学校给我们培养出来,这才是我们社会最需要的。蓝翔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
许大立告诉记者,自己在与于学田校长的交流中发现,从一九八四年以来,整整三十年,蓝翔从一个小打小闹的培训学校,变成了拥有五大校区、一千多亩土地,每年大概有八大行业、一百多个专业的两万多毕业生的知名学校,在改革开放的一线,累计培养了40多万人。除却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育,蓝翔把技术上的东西十分实际地嵌入到课程中间,让目前社会上比较紧缺的一些人才得到了补充。
“蓝翔技校大名鼎鼎啊,它不仅是山东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在职业培训教育这个方面,它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是我们中国职业教育的翘楚。我个人的感觉,蓝翔堪称当今中国高级技工的黄埔军校。”许大立说。
全国名博网媒关注山东民营经济采风采访活动
延伸阅读:“全国名博、网媒关注山东民营经济”采风采访活动启动 全国名博、网媒关注山东民营经济采风活动启动“名博网媒关注山东民营经济”采风采访活动启动仪式杨占辉解读山东民营经济:政策护航 势头良好 潜力巨大 “山东民营企业互联网服务联盟”首次会议在济南举行全国名博、网媒关注山东民营经济采风采访活动启动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