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他的说法,记者辗转找到了位于临沂市罗庄区徐家冲村工业园的这家企业。老板父亲透露,“俺这办环评花了两万块钱,一共花了不到三万块钱,俺光出那个密封垫。”
为了更详尽的了解邦泰密封科技有限公司的环评情况,记者电话联系上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橡胶制品我去找环保局的时候,环保局他说是化工类。化工类得需要500万还是一千万入园,化工产业园。咱临沂吧不知道什么原因对橡胶这块比较敏感,他才不给批”。
此外,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如果他要从事橡胶产业,必须得做环评报告书。“当时我找那个临沂市环保局检验科的外检科科长我都找了,他说没用,你得先做那个可研性研究报告。报到市局,橡胶类的得报到市局。市局给你上会,得十五天一个会,看看能批吧。不批就不批了,批的话就得做报告书,得二十万”。
无奈之下,这位负责人只好求助于环评机构。“我总共找了三家做环评的,都不给办,人家说你问过了,问过了就不能办。因为他牵扯到原则问题,可以批也可以不给你批,他拒绝了你,别人再去找他办,说明这个人没有原则,在咱们心中,他就是违法操作。最后我找这个中介,我压根一句话没说,他才给弄出来,他给做个登记表就可以了”。
为了核实这位负责人的说法,记者随后来到了临沂市环保局罗庄分局管理科进行咨询。临沂市环保局罗庄分局管理科的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橡胶产业必须建在政府划定的化工园区,不能建在徐家冲村工业园。而事实情况是,这家邦泰密封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建在了徐家冲村工业园,而且其环评报告只是登记表,而非报告书。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位环评代理负责人到底有多大能耐,记者按照之前他提供的几份环评报告找到了另外一家企业--瑞豪板材厂。“也可以说是没有完全通过。你也知道在中国办事不可能,也是他协调关系通过的”。
村主任为招揽企业会“大开绿灯”
而在接下来的调查中记者发现,罗庄区许多正在开工生产的企业根本没做过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核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那么,这些未做环评的企业为何能一直开工生产呢?
在徐家冲村工业园,有很多建成的厂房正在对外出租。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随后找到了徐家冲村的村主任。村主任坦言,为了招揽企业入驻工业园,他们会在很多方面大开绿灯。“查的话也就罚罚款。罚款的话,我没跟你说嘛,你一年要能挣二百万,他罚三十万, 咱认可,咱都后门。你要说,塑料的也交钱,颗粒的也交钱,那人不就完了嘛,还有工业园吗?”
记者调查发现,公然违法、钻法律空子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我们的报道揭开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令人深思。山东省政府在日前下发的《2014年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重点任务工作方案》中强调,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将终身追究责任。 (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真相力量》原标题: 20140919《真相力量》:可以操作的环评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