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1年;他,以校为家,用实际行动讲述着一位普通教师的做人之道。他就是孔晓,杨柳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乡村教师,先后被评为市泗水县“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今年他又被评为“泉乡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9月10日,教师节当天记者驱车赶往杨柳初级中学,在教导处办公室与之促膝长谈。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我只是把该做的做好。让记者感悟到这位普通教师的人生精髓:奉献是一种习惯。
“从第一天上班我就没想过要离开乡村,调到泗水县城工作”
今年42岁的孔晓是杨柳镇郭家铺村人,自幼立志从教。1990年9月,他如愿踏进曲阜师范的大门。三年后,他抱着回报家乡的信念,走上了杨柳西里仁小学五年级的讲台。“农村学校条件艰苦,不少同事总想往泗水县城里调。这些年来,我身边的许多同事被调到泗水县城里工作,但是我从第一天上班就没有想过要离开乡村。我认为,我的根就在这里。”孔晓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教21年的他,每天早上六点到校,晚上十点回家,不论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以校为家,一心扑在教学上。由于他教学出色,1996年8月,他被调到杨柳初级中学任教。他担任初三毕业班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化学学科教研组长,工作量很重,最忙的时候每周上30节课,繁重的工作使他患上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痛得连话都说不清,连续上课就更加困难,家人和同事都劝他休息一下,他却不愿耽误孩子们一节课。正是由于他的这股认真劲,才使得学校成绩突飞猛进。特别是2006年9月,他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后,杨柳初级中学在泗水县中考成绩排名中,连年上升, 2013年排名上升至泗水县第二。
“我的生活轨迹就是两点一线,教书是我唯一的乐趣”
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就连校园这方净土,也变得“不再沉闷”。而孔晓总是围着三尺讲台转,“两耳不闻窗外事”。手机里的电话号码的多少,可以显现出一个人的生活圈子大小。打开他的手机,通讯录里联系人仅有49人,“这49个人还有一些是我儿子的同学,我经常联系的就十几个人,大部分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说到这里,他似乎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圈子的确不大,他忙解释道:“我的生活轨迹就是两点一线,从家到校,从校到家,教书是我唯一的乐趣。偶而到泗水县城开会,也是去去就回。我从不逛街,也基本不买衣服。这不,我现在穿的这身,是前天为了参加泗水县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台领奖才从农村集市上买的,从头到脚才65块钱呐!”他不讲究吃穿,也不愿意参加应酬聚会,对名利看得很淡,除了教学几乎没有任何业余爱好,周末和节假日,在学校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就算是在家里,他也是备课本不离手,研究教学方法。记者在他家里,没有找到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没有一张写字台供他备课。三间砖瓦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房内昏暗、潮湿,外人难以想象的到,这竟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的住处。
“我是一名好老师,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我都是不称职的”
俗话说,忠孝难两全。这句话在孔晓身上再次得到了印证。孔晓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热情都倾注在了学生身上,留给家人的就所剩无几了。“我是一名好老师,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我都是不称职的。”当提及对家人的照顾时,他充满愧疚。“不管是家务活还是农活,我几乎没干过,很多时候都是我父母帮帮忙。2012年9月,父亲得了心肌梗塞,重担就全落在了妻子身上,妻子又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看到妻子整日操劳,我也很心疼,但实在是没有时间,对儿子的成长也没有太多的过问。”2009年春,儿子孔哲身上出了一些血点和瘀斑,起初他并不太在意,以为涂上药膏过几天就会好,结果血点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多。妻子很担心,就带着孩子去泗水县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紫癜。泗水县医院医生告诉他,由于没有及时就诊延误了病情,需转到省医院治疗,转院那天,他为儿子办完住院手续,对妻子简单交待了几句就匆匆赶回学校了。谈到这里,他动情地说,“说不挂念是假的,心中也是万般的放心不下,我知道儿子也想让我陪着他,可是学校还有五十多个孩子在等着我啊,当时学校师资很紧张,没有老师帮忙代课,课是耽误不得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