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做梦也想不到,我们村能把农业观光园建的这么好,33个草莓和火龙果大棚拔地而起,草莓收成也不错,这多亏了我们的带头人,这个真正能为村里干实事的好书记。”党员姚运代说。
姚运代口中的书记,就是圣水峪镇南仲都村党支部书记姚洪远。2011年3月,姚洪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的两年内建设了550亩核桃林、340亩桃林,新建了农业观光园、高标准办公场所,实施了多处水利、户户通工程。实事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在南仲都村,提到姚洪远,没有一个不夸赞的。
南仲都村位于圣水峪镇北部,有700多口人,耕地面积仅为1500亩,且土地贫瘠,村民主要以种植地瓜、花生、林果为主,收入甚微。姚洪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决心改变南仲都村现状,提高村民收入,争当先进村。他想:“村里不少农户都种植桃、苹果、杏,只是每户的种植面积都不大,种植的品种也老化严重,如果能规模化,更新好品种,就能吸引更多外地客商前来订购,水果也能卖个好价钱。”于是,他马上行动起来,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通过征求意见、讨论、研究后,确定了“人均一亩果”的林业发展思路,盘活村里的农业经济,思路一出,村民一呼百应。目前,南仲都村的林果已焕发生机,林果飘香。
正是该村林果业的长足发展,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面对村民的信任,姚洪远卯足了带领群众致富的劲。经多见广的姚洪远在一次外出参观时,看到大棚草莓采摘火爆时,他萌生了发展冬暖式大棚,种植草莓的念头。思路决定出路。村里发展草莓大棚的事,得到了镇党委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积极参与,从农业观光园规划到草莓大棚建设,从资金筹备到引进草莓品种,均在无声有序中进行。2013年10月,总投资2600万元的南仲都农业观光园一期工程竣工,33个高标准冬暧式大棚,坐落有秩,次第摆开。
为提高草莓种植经济效益,采取集约化经营与分户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实行草莓品种、管理技术、销售“三统一”,多方筹措资金,配套完善了观光园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姚洪远深知,要想种出一流的草莓,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技术。为此,他求教过山东农业大学的农业专家,拜访过邹城的草莓种植大户,并将学到的先进管理技术一一传授给大家。由于管理到位,加之适宜的土壤和水质,他们种出的草莓个大、味甜、色美。上市季节,大搞采摘活动,各方游客纷至沓来。“我今年种了2个大棚,卖了8万多块呢!”村民姚运宽对种植草莓信心百倍。看到因种草莓而喜乐的村民,“草莓支书”姚洪远干劲更足,他盘算着,今年启动实施二期项目,新建18个大棚,占地80亩,主要种植西红柿、草莓等。项目建成后,将逐步形成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可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总产值可达到138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可增加110万元。明年启动实施占地90亩的草莓大棚三期项目。同时,计划在村旁建设一个果品批发市场,解决水果销售难的问题。
一蝶引得百花香。2013年,姚洪远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在村里新建了一处活动场所,安装配齐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装修了“孔子学堂”、 修建了“食育工坊”,并积极组织娃娃团活动、培训乡村讲师团、创造条件让村民学会跳广场舞,有力提高了村民文化素质,将活动场所打造成了一个为民服务平台。为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南仲都村实施了1400米的户户通工程,截止今年8月底,全村村内路、生产路全部硬化完毕,总里程达11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如今,“草莓支书”姚洪远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带领南仲都村村民迈向现代农业观光致富之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