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夜幕降临,灯火次第闪亮时,在星村镇南顶西村健身广场上,村民们伴着欢快、悠扬的舞曲,跳起了时下流行的“小苹果”,站在队伍前面领舞的,正是省粮食局驻杨柳镇南顶西村第一书记董安军。
初次见到董安军,他斯斯文文的样子,架着幅眼镜,微胖的身材,很难让人把他与广场舞联系在一起。记者了解到,董安军作为省粮食局驻南顶西村的第三批第一书记,到村以后,通过入户走访,发现村民在农闲时侯,不是打麻将玩牌,就是东家长西家短闲扯,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习惯,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枯燥。针对村民对精神文化需求非常渴望的现实,他决定从开展参与性强、简单易学的广场舞开始,培育广场文化,丰富农民业余文化活动,让群众在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脱贫。
董安军积极与镇领导联系,提出组织广场舞活动的建议,得到泗水县文广局的大力支持,随即从泗水县文化馆选派了专业老师前来辅导。“刚开始动员大家跳广场舞的时候,村民都很难接受,认为广场舞那是城里人的事,在村里跳太丢人了,那是不过日子的表现。于是我让有文艺特长的骨干人员作为带头人,由她们先学一步,然后由她们当教练回村动员大家学”董书记笑着说。没用多久,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另一个难题又接踵而至,由于村民舞蹈基础差、底子薄,面子上又抹不开,专业老师教的舞蹈根本学不会。董安军决定,还是自己学一套简单的广场舞再教大家。通过网上查阅,他找到一套“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的舞蹈教程,舞步简单,老少皆宜,就这样,董安军用工作经费为村里购置了广场舞专用音响和U盘,带领几名有文艺特长的村干部和少数村民踏上了广场舞教学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进,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第一书记教广场舞的事传遍了十里八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来广场跳舞的村民,由原来的十几人、几十人,发展到100多人。“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别的地方都在跳广场舞,我就想哪天我们村也能一起跳起来就好了,没想到,董书记真的做到了。我觉得大家一起跳舞,既能沟通邻里感情又能锻炼身体,现在村里晚上比白天都热闹。”村妇女主任陈洪清说。
董安军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爱好,发动大家自我组合,目前已成立了中老年健身舞蹈队和太极拳队。现在的南顶西村,每当晚饭后,村内路灯亮起,音乐响起,本村和附近村的男女老少都自发聚集到广场上,有的学跳舞,有的做健身操,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聚在一起拉家常,孩子们更是你追我逐,欢声一片。“这广场舞还真挺神奇的,白天干了一天的农活,晚上来跳会舞,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56岁的周长梅告诉记者。87岁的曹明英老人:“你们可得好好宣传宣传我们董书记,我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要是再年轻十岁,我也得上去跳两步。”
教村民跳广场舞只是董安军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在为南顶西村完成修路、扩电等工程的同时,积极协调15万元资金,建设了健身广场和文化大舞台,配备了健身器材、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和近万册图书,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培训和文化娱乐场所,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广场舞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也让我们村干部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董书记这样的第一书记,我们坚决拥护他。”村支部书记王成伟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