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会场。(记者 武平 摄)
本网讯(记者 张树锋)1月19日上午,备受全区人民关注的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区机关第一招待所二楼大会议室隆重开幕。来自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区人民的重托,汇聚一堂,共商兖州发展大计,同绘兖州发展新蓝图,推进兖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张玉华、陈方、王骁、宋新光、孙连干、张华、赵广岭、范国瑞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董波、于立武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应到代表232名,实到代表221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陈方主持。
上午9时整,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董波代表区政府向济宁市兖州区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另发)。他说,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特别是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一)全力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二)提速促转型,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三)加快同城化,城乡环境明显改观;(四)倾心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大力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董波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和机遇同在。从大的方面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我们自身看,以华勤、太阳为代表的骨干企业转型步伐加快,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五大特色产业园提速扩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绿色高产示范区启动建设,经济发展新优势正在重塑;兴隆文化园即将开园,新的经济增长极加速形成;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对接济宁主城区步伐加快,兖州正跃上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有进、提速转型、争先进位”总基调,围绕“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进一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注重统筹发展,更大力度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全省进位次、县域当排头、率先达小康”三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董波说,实现今年全区主要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全力打造工业升级版。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规划布局再优化,配套设施再提升,体制机制再创新,进一步做大园区;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行动、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节能减排攻坚行动,进一步做优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强化人才支撑,强化开放引领,强化服务保障,进一步做强企业,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再造兖州工业发展新优势。(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打响文化旅游业,突破现代物流业,做强商贸流通业,壮大金融保险业,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抓好20个龙头项目,努力把服务业打造成为我区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支柱产业。(三)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题,大力实施绿色高产创建工程、产业化带动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农民技能提升工程、农村改革创新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顺应济宁都市区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大势,更高水平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同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创新城市管理,建设美丽乡村,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宜居新区、美丽乡村。(五)紧贴群众意愿惠民生。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分理机制,多做顺民意、解民困、暖民心的事,让就业创业更充分,让社会保障更完善,让教育发展更均衡,让医疗服务更优质,让文化事业更繁荣,让社会大局更和谐,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