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王丽萍;山东省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做客齐鲁网《两会大家谈》栏目。(齐鲁网记者 白少光\摄)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王丽萍。(齐鲁网记者 白少光\摄)
山东省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齐鲁网记者 白少光\摄)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主持人书匀。(齐鲁网记者 白少光\摄)
齐鲁网济南1月30日讯(记者 孔冠军)在山东“两会”召开之际,齐鲁网特别推出品牌栏目《两会大家谈》,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走进齐鲁网演播室,就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畅谈未来几年发展规划。30日晚,《两会大家谈》特别邀请了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王丽萍;山东省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对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进行了详细解读。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引领新常态”,关注齐鲁网,关注2015年山东“两会”。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由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推出的“两会大家谈”高端系列访谈,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书匀。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分别是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王丽萍;山东省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主持人:欢迎两位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两位都是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专家,可谓是共同见证了齐鲁大地这一年来的改革变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概有1.2万多字,仅仅强调“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就用了1860字,约占整个篇幅的15%,成为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用82字、0.6%的篇幅阐述文化发展相比,足见对挖掘和弘扬齐鲁文化的重视。
在今年的“两会”上,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是纷纷为齐鲁文化写入报告点赞。作为一个区域无形的“软实力”,齐鲁文化为什么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呢?请两位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给大家分析一下。
王丽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在国际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每个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的文化逻辑是什么?是根植于西方的还是根植与中国的历史、根植于中国的文化?
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也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