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近年来,新驿镇积极开展“四德之星”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四德之星”130余人,其中,先后有6人先后荣膺“中国好人”、“山东好人”、“济宁好人”称号,成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值此年末岁尾,让我们盘点用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用忠诚担当温暖人心的“新驿好人”之星中的三位代表。
马玉德 七旬老人的一跃壮举
2014年8月16日下午,在济宁市区府河西街上演了惊心动魄而又感人至深的一幕——在河边摆地摊的70岁的新驿镇马楼村人马玉德纵身一跃跳入河中,拼尽全力地将落水的一名叫小虎子的5岁男孩抢救上来。《齐鲁晚报》、《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等新闻媒体都对马玉德救人的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
马玉德曾经多年担任新驿镇马楼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规划建设了村庄道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民营经济,是新驿镇各项工作先进村。从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了后,他开始到济宁市区摆地摊卖些小古董、小玩意赚钱。
“府河西街沿河的地方有不少石头,别看河很窄,可水却很深,刚一跳下去,水就没到了自己的胸部。不过好在孩子距离岸边不算太远,快速地朝孩子游了几下便抓到了孩子的身子。”马玉德说,孩子捞上来的时候脸色都青了,而且小肚子鼓鼓的就像要爆炸了一样。幸好这时岸边过往的行人也开始围拢过来,大家七手八脚把孩子放在自行车上控水。不大会,小男孩便“哇”的一声将肚子里的污水喷了出来。
“这么大岁数还能跳到河里救人,可真不简单啊!”面对围观群众的夸赞,老人只是默默地拧干了衣服上的水,嘿嘿一笑。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马玉德两年前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妻子闫凤娥说现在想起这件事来,还是感到后怕。“不过,后怕归后怕,我也知道,老伴当了快50年的党员,又在俺马楼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依他这个整天大公无私的牛脾气,你放心,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还得跳下去救人!”知夫莫过妻,这话听起来象是责备,可仔细品味却是满满的“骄傲”。
王梅 “晚娘”的慈心大爱
今年44岁的王梅,去年8月份荣登“中国好人榜”, 这也是兖州区自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以来第一个进入“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道德先进典型榜的人物。
1996年毅然冲破世俗的偏见嫁给新驿镇范窑村村民岳顺国为妻。然而,嫁到岳家后,她不得不面对的却是公公婆婆撇下的70多岁的奶奶、上小学的9岁小叔子,还有丈夫前妻留下的年仅2岁的女儿。
为了挣钱养家,丈夫岳顺国不得不开始到出打工,从此一家人饮食起居、当割当砍的活儿,就全压在了王梅柔弱的肩上,但她从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用慈心大爱支撑起了一个几乎破碎的家。
“哎,都怪我年老不中用,要是能帮着你带带孩子、帮把地里的活就好了……”“我还年轻,没有吃不了的苦,等孩子们都长大了,咱们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王梅总是用坚定的话来安慰奶奶。
古话说,“剩饭难热,后妈难当。”但街坊四邻却说,这些年王梅对小叔子顺涛、女儿朝凤付出的爱甚至超过自己亲生女儿,从没叫他俩受过一点委屈。就连刚嫁到岳家时对王梅排斥的小叔子,也早已把王梅完全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母爱是不离不弃的守望,是一路走来的坚实臂膀。”小叔子用诗的语言表达着对嫂子的爱。乖巧懂事的朝凤,因家里困难主动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开始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现在,每当说起当年因家里经济困难无法供养女儿继续上学的事来,王梅感到深深的愧疚。2011年9月,女儿朝凤定亲出嫁,王梅拿出了2万元作为送女儿的嫁妆,这让亲戚邻居很是吃了一惊:“2万块钱,在咱这个地方,亲娘也超不过这个数,这闺女真是有福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