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观察者网 武守哲]
尊敬的议长,各位议员同僚们:
早上好!
北约到今年走过了整整70年,届时相关各国政府的首脑会在12月3日至4日在伦敦开会。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回顾一下北约的过去。
我觉得有一点大家可以达成共识,在成立后的最初四十年里,北约是冷战时代维护自由和平的重要制衡力量,保证了欧洲免于战争之苦。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确实欠美国朋友一个人情。但是目前距离冷战结束也有30年了,1990年之后,北约变了样子,开始更多介入任务分配,这是一段有趣的经历。不妨让我们简略回顾一下北约的过去。

在1990年代末期,北约的扩军就已经提上日程了。在新纳入了三个国家进北约之前,北约在吸收新成员的同时也在寻求与俄罗斯的建设性关系。1997年,北约和俄罗斯签署了《基本协议》(NATO-Russia Founding Act)。可能很多人都忘记了,当年在讨论北约要不要扩充新国的时候,大家的争论是多么的激烈,因为这是个相当有争议性的话题。
北约在1999、2004、2009和2017年扩了四次。北约和俄罗斯签订基本协议的地点是在巴黎,当时双方约定,新北约成员国必须要限定军队规模,保证东欧国家无核化,俄罗斯承认东欧各国的边界划分,尊重他们的主权。当协议签署之后,大家都觉得北约和俄罗斯的关系将会变得越来越好,局面趋于乐观。

1990年代末期,北约深度介入了南斯拉夫内战,最终就巴尔干各民族问题有了阿赫蒂萨里计划(注:Ahtisaari Plan,即前芬兰总统,联合国驻巴尔干问题特使阿赫蒂萨里提出的科索沃的领土不能被分割,不应该试图把科索沃变成任何其他国家的一部分),由此,北约在西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大增,成为了一只常规军事力量。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了世贸大楼,酿成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一时间,“非对称性交战”( asymmetrische Kriegsführung)这个词常挂在人们的嘴边。美国就在这个时候,在北约的书面协议中加入了“第5条款”( Article 5),即共同防护责任,当事缔约国表决同意通过,我们当时也义无反顾地投了赞成票。
自从那时起,德国就不断履行北约赋予的防御任务,我们不断派兵前往阿富汗地区参与军事行动。我知道这事提起来会有很多纠结。在此我向在阿富汗执行军事行动的德国军人们说一声大大的感谢。当时我们的国防部长彼得·施特鲁克(Peter Struck)说,德国的前沿防线在兴都库什山脉——现在依然如此。
但是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我们德国没参与任何任务,因为欧洲内部不同的声音很大,对这场战争达不成共识。
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有两件大事值得探讨,首先是“阿拉伯之春”及其后续反应。我记得在2011年的时候,北约成立了一个临时安全委员会,主要讨论如何空袭利比亚,德国缺席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