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轮
遗址发掘现场
山东4200年前就有“钻子”啦
苍山后杨官庄遗址出土300件文物,其中石钻帽属首次发明
18日,记者从省考古所获悉,为了配合枣(庄)—临(沂)高速公路建设,苍山县神山镇后杨官庄村北约700米的后杨官庄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其中发掘出的石钻帽,在山东省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呈现。
据介绍,该遗址所处之处地势平坦,中间略微隆起,有燕子河穿越遗址西部边沿。钻探材料显示,遗址地层堆积较厚,最深处近2米,是临沂地区一处相当重要的古文化遗址。遗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面积10万平方米左右。这次考古发掘,共开挖5×5米探方22个,连扩方在内发掘面积共计573平方米。
“这次出土的石器很丰富,不仅有斧、锛、凿、铲、刀、矛、镞等器物,还有打磨器和大批磨石。其中有一把大型石斧,长30厘米重7斤多,是这次发掘中最有价值的石器。”山东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德亮介绍道。
此外,在本次发掘中还发明了在山东地区目前的考古中几乎未曾发明过的石钻帽。
何德亮告诉记者,这次发明的石质钻帽外部经过仔细磨制,内部有长期应用留下的凹槽和旋转痕迹。这反应出当时钻孔技巧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此次发掘的成果,可以推出在距今约42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代,山东地区就有钻孔的工具了。
5500多年前已有人定居
苍山后杨官庄遗址曾是风水宝地
苍山后杨官庄遗址是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其后临沂市、苍山县文物部门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并曾采集过大批文物标本。据懂得,从所发掘的文物来推测,古代的苍山后杨官庄一带当时的环境精美,气象合适人类居住。而且当时的经济应当比较发达,从大汶口文化直到唐代都有人居住,是一块不错的风水宝地。
出土骨器角镞等文物
当时军事运动很激烈
在苍山后杨官庄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大批的骨器、石器等文物。据介绍,300件器物中包含镞80多件,其中石50多件,骨20多件,蚌2件,角2件。还有石矛、角矛和陶球、弹丸等。角镞种类复杂,非常锋利,有的相当完整。质料多采用板状泥灰岩、闪长岩和千枚岩,形状重要有菱形、三棱形、柳叶形、桂叶形等。
何德亮介绍,他们共发掘出了5座墓葬,3座为山东龙山文化时代的。其中墓3的墓葬结构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2米,宽0.46米,深0.8米。墓内填土呈灰褐色,质松软。逝世者为成年男性,仰身直肢,头向东北,面向左。骨骼粗壮,保存非常好,无随葬品。左膝处插有一角镞,逝世亡原因可能与箭伤有关。
何德亮还将插在墓葬中逝世者膝盖处的角镞与另外发掘的一个角镞对照了一下。其中一个角镞是完整的,而另外那个插在逝世者膝盖处的角镞却不完整而且有裂缝。“这很有可能是角镞射到人身上后,与骨头相撞而留下的。”何德亮说,大批箭镞的发明,阐明当时镞不仅是先进的狩猎工具,而且也是战斗中的重要兵器,是当时军事运动激烈的一种反应。这种兵器曾一度对后世远程兵器的应用产生过深远影响。
此外,何德亮介绍说,发掘中出土的大型石斧和双孔半月形石刀制作规整,刃部锋利、精美,因而尤为可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