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月14日以来陕南的降雨量为百年一遇
■一位80后干部救灾殉职,让我们敬佩
■安置点的琅琅读书声读出了盼望
本报讯(记者 文锦 冀晖) 昨日记者从省水利厅懂得到,7月14日以来,我省陕南呈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重要暴雨区降雨量接近或超过1953年以来历史纪录,为100年一遇。目前,我省由供水专家组成3个工作组已经分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帮助灾区解决受灾群众临时供水问题,为群众恢回生产生活。
洪水来时他们挺起脊梁……
守
两位水位观测员的24小时坚守
7月18日洪水来临之前,43岁的旬阳县物价局干部马文斌和统计局35岁的许连锋临危受命,到位于旬阳老城垭子口的处所观测水位上涨数字,为防汛决策者供给参考数据。正是有了他们的正确报告,及时向下游发布撤离转移的消息,才使得人们的丧失降到最低程度。
从18日18时到19日18时,在24小时的暴风雨中。他们打着伞坚守在岗位查看水位,然后每30分钟向指挥部上报一次。“雨当时大的很,像一条直线打的人连眼都睁不开。雨伞都失去了作用,打跟不打一样。”看水中的标尺,时间长了,看的人眼酸流泪。马文斌和许连锋想着身上的担子,不敢随便走动。
望
安置点琅琅的读书声
“大水吞没了我们的家园,但压不垮我们的意志……”蜀河镇中学初一学生田厚平坐在政府的救灾安置点,非常认真地看《中学生作文训练》中的文章。7月19日的特大洪水,将她姐姐开的店铺全部吞没了,他爸爸妈妈在山西打工,来不及回家。接到防汛的消息,镇上的干部和群众帮他们家把大多数货物和家具搬放到镇政府的安置点。搬家时年幼的他帮不上忙,只能看守货物。现在洪水退了,姐姐在街道清扫淤泥。在西安上大学的堂姐田厚琴专门从乡下到镇上帮助他们收拾房屋。小厚平想帮姐姐干活,可街道上到处都是泥水无法行走,他只能呆在安置点。趁着空闲,他写作业,读课本,安排得非常充实。记者问他,洪水来了你怕不怕啊?他说,“我才不怕呢,洪水把我们家吞没了冲垮了,我们会把家园建设得更好……”看他认真的表情像一个小大人似的,把大伙全都逗笑啦。
相
42名镇机关干部组成抢险队
19日19时50分,当洪水警报多次发出,由42名会游泳的镇机关干部组织抢险队乘着冲锋艇、橡皮筏子,开端挨家挨户解救尚未来得及转移的群众。
夜晚一片漆黑,只有几盏应急灯,照着行程。在这紧要关头,急救队长马安成和急救队员们决定冒着宏大的风险绕道街道外边,走蜀河和汉江交界处的水道,从街外绕进街道实行救人。交汇地带人称鬼门关,风疾浪大,处处是激流险滩。在救一位群众时,冲锋艇不慎撞上了水中漂浮的树木,失去平衡,左晃右摇,差点翻船。最终在操作人员的指挥下,保持住平衡,逃过一劫。在救工商所11名职工时,冲锋艇撞到墙上,抢救队员急中生智,大喊一声“趴下”,请被救人员压住船舱,船才侥幸未翻。
从7月18日下午到19日凌晨1时,抢险队冒着生命危险救出32名被困人员,抢救出信用社保险箱,还有账本账目账表,为国家挽回上百万元的丧失。在受灾的300多户商户中,无一人伤亡,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抢救队员自己家房屋中被淹的大有人在,他们毫无牢骚,洪水过后,又参加到生产自救的行列中。
助
2个小时的供电和300立方米的救命水
在旬阳县医院看病的老李,刚做完手术安详地躺在床上,妻子为他喂汤喂水擦脸搓背。他们夫妇不知道,为了像他们这样的病人享受正常的治疗,县上采用了强迫措施。洪水过后全部县城停电停水,就在这关头,旬阳县三个医院住有638名病人亟待用水,而县自来水公司只有300立方米的储水。就在这时,有人用自来水冲洗房屋车辆,刚好被到自来水公司检查救灾工作的旬阳县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县水利局局长李瑞清看到了,他想着县城3家医院的病人急等用水,如果放开供水,这300立方米的水瞬间就会用完,到那时真是毫无措施。他立即通知自来水公司专水专用,不许浪费一滴水,切实保证了病房病人的用水,不能出任何错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