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黑车安全隐患较多。”南郊客运站副站长郭健确定地说,正规班线客车进出客运站都要经过检查。出站时,客车要上检测平台,重要检查车况、灭火器、二级保护、车容车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等。正规营运车辆都有各种保险,乘客不用担心产生纠纷时的索赔问题。而这一切,黑车都没有。
乌鲁木齐市运管总站稽查大队副大队长张晓明也说,有的黑车几经转手,车主与司机不是同一人,产生事故时,一旦司机逃逸,乘客想要索赔几乎不可能。部分黑车已到报废年限,安全系数、性能都不达标。
记者调查懂得到,前往吐鲁番、伊犁方向的正规班线车有150辆,这些车辆完整能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既然如此,那么,黑车为何还是如此泛滥呢?
一是因为黑车成本低,能降价吸引客流。一位乌伊小轿车车主流露,小轿车要缴管理费、劳务费,一年1万多元保险费,这些成本黑车都没有。坐小轿车到伊犁260元,黑车只有200元,很多人选择坐黑车。
二是因为部分乘客缺乏安全意识。“长途车最短的线路都在100公里以上,司机极易疲劳,出事故的概率较大。”张晓明说。
三是有些来乌的旅客无法区分正规车与黑车。郭健提示,正规班线小车挡风玻璃处有线路牌,车门上标识有运输公司电话和投诉电话,乘客最好在客运站内购置车票。
班线司机自救
黑车的存在,瓜分了正规班线车很大一部分客源,让正规班线车主既赌气又无奈。一位车主告诉记者,由于他们没有执法权利,就算发明黑车非法营运时赶紧举报,等到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查处时,那些黑车早已潜藏起来。
除了投诉外,正规班线车车主还会跟踪某辆黑车,顺藤摸瓜,寻找黑车停靠的窝点。去年4月,乌鲁木齐发往伊犁的班线客车车主意伟和金新珂就当过一回“侦察”,他们跟踪一辆黑车,找到黑车停靠的窝点后,向乌市运管总站的稽查人员汇报,在等候稽查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两人被发明,遭到七八人的围攻,不仅受了伤,驾驶的车辆也被砸坏。
这让车主们在“奋斗”中显得顾虑重重,一位不愿流露姓名的班车车主对记者说:“我们还要生活,也怕他们进行报复,有时候眼看着他们把客人抢走也没措施。”
吐鲁番方向的小车司机夏卫华提起黑车就很愤慨,但他表现也没措施。“他们票价低,都是等他们把客人抢走后,我们才开端拉客。”
查黑车难在哪
与黑车的“奋斗”处于下风,这让正规班线车主寄盼望于稽查人员能够大力打击黑车。事实上,乌市运管总站稽查大队对首府黑车的打击一直都没有结束,从今年1月至7月31日,稽查大队共查处190辆黑车。可是,这个数字与无法统计具体数量的黑车相比,显得很苍白。
根据规定,稽查人员在执法时,必须穿戴制服,但“明火执仗”的执法,黑车车主看到后,往往一哄而散。不过,这些还不是最艰苦的。
“执法时不好取证,是最大的难处。”张晓明说,市民对黑车的迫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乘坐黑车也不是什么大事。在查处黑车时,遇到比较配合的乘客,那么,就容易取证,对黑车的定性也就容易些。但一旦遇到乘客不配合,证据就无法顺利采集。“这时候,明知道这就是涉嫌非法运营的车辆,可还不得不放掉,很无奈。”张晓明说。
据介绍,查处黑车时,往往是对司机和乘客分辨取证,如果证据确实,确认存在非法营运的事实,才干对该车辆进行处分,根据规定,将被处以3-10万元的罚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