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济宁消息网讯 通信员 刘国锋张宗磊 李健
“拖拉机挂牌率100%、年检率100%、持证率100%;联合收割机‘三率’100%”。兖州市酒仙桥街道古城村通过逐户建立农机具详细档案,严把农机“三率”,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实现了二十年农机安全零事故,成为了兖州的农机安全老示范村。
近年来,兖州市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创立平安农机示范镇、村、户和合作社为基础,以整治农机“三率”为重点,不断强化基层基础,有力地保障了农机安全。
“车辆挂牌、年审,驾证审核,哪一道安全程序不过关也不能办跨区作业证。”大安镇前官庄村农机大户蒋广明介绍说。在农机 “三率”管理上,兖州市出台了“硬杠杠”。对达不到“三率”标准的农机户,在优先享受农机补贴、办理实名制跨区作业证和优先加油卡方面给予“一票否决”。这个市把农机“三率”程度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考核根据,对 “三率”整治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凡达不到考核请求的镇街或村居在农机化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年度评先树优等工作中不予考虑。截至2009年底,兖州拖拉机挂牌率、年检率、持证率分辨达到97%、90%和86%,联合收割机三率均达到100%。新创立农机安全示范镇2个、示范村9个、示范户56个。
农机安全的基本在与监管系统的完善。“打开微机,谁的机械,有没有挂牌、年审,是不是持证驾驶,都一目了然。”兖州市农机局局长申宝东一语道出了该市农机安全网络的“力量”。兖州建立了涵盖组织、网络、执法三方面的市镇村三级安全监管系统,市镇村三级均成立了创立平安农机工作领导小组,市与镇、镇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农机安全义务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组织系统。这个市把十个镇街划为三个监理片区,定期对农机进行摸底统计,摸底情况统一录入微机,履行‘一机一卡、一村一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农机安全网络。他们还建立了农机、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定期开展农机安全整治和隐患拉网式排查,形成了“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生产格式。
在“抓”安全的同时,兖州采用了一系列“送”安全的措施。“这可解决了俺组装农机耗时费力的难题。”谈起市里履行的农机上门检审,颜店镇张刘村农机户刘西仲高兴地说。为了夯实平安农机创立工作的基础,兖州把农机检审送上门,把服务车开到了田间地头,既及时消除了农机故障,又进步了农机户主动检审的积极性。兖州市还依托阳光工程等培训运动,在村委大院或田间地头开设培训课堂,举办“农机安全讲座”,对农机手进行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操作技巧等专业培训,大大进步了农机手的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了农机事故的产生。同时,这个市还严把农机市场准入关口,加大农机销售检查力度,让农机户用上优质放心农机。
在兖州市农机局,笔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截止到2009年底,兖州市年检拖拉机3748台,年检联合收割机49台,新考驾驶员12期共计283人,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2009年,兖州农机服务总收入达到2.21亿元,仅跨区作业一项,就实现经济效益近9000万元,平安农机建设有力保障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X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