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今年5月,印度农村发展部宣布,将以政府和私营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来实现卡拉姆当初提出的计划。
该部称,政府过去为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未产生效果。“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很难直接到达一个村庄,诸如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常常要滞后数年才能抵达村庄,这削弱了发展的效果。”
还有一个难题———基础设施的维护,因为由各邦政府提供的维护资金极为有限。
农村发展部的一位官员近日称:“城市正在由于大量的农民涌入而崩溃。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之一是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为农村提供和城市同等水平的设施,将延缓农民进城的脚步。”
印度媒体称,打造“新农村”的资金将来自多个方面,包括政府、私人资金等。
相关计划分三个层次,即在各邦、中央政府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签署协议。实施年限为13年。人口总计达到3万到4万人的数个相邻村庄将组成一个“集团”。私营企业将为这个村庄“集团”开发城市化的市政设施和基础设施,并进行长达10年的维护。
这一计划将在10个地方先进行试点,由政府和私营企业以合作方式进行开发。
印度农村发展部预计将在今年12月前结束招标,并在明年1月前签署合作协议。根据试点的结果,印度政府将在2012年前决定是否扩大该计划实施的规模。
中标的私营企业将为试点的村庄提供自来水、污水排放和处理、固体垃圾管理、街道照明、电讯等基础设施等。此外,企业还可建设诸如观光、仓库、农业服务中心等盈利性设施。
“新农村”计划有何障碍
很多私营企业还在观望,等待政府给予充分支持,确保企业的利益。但总的来说,印度企业还是更重视城市。
尽管项目的基本服务由合作商提供,然而征地、安置等工作将由中央政府进行,以确保项目不会沦为纯盈利性质的商业开发。
印度农村发展部长B.K。辛哈表示,希望这一计划能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村的吸引力。
基础设施融资和金融服务有限公司CEO雷迪表示:“这是创新,更是挑战。这正是印度所需要的。”
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度专家比诺得·辛格观察所知,印度政府近年来向私营企业开放农村的通讯市场,这几乎使印度每个农民都用上了手机。在通讯方面取得的成功给印度政府提供了经验,因此最近才开始向私营企业开放农村基础建设。
不过,他说,很多私营企业还在观望,等待政府给予充分支持,确保企业的利益。但总的来说,印度企业还是更重视城市。
□本报记者 马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