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民防空创立60周年,今天上午10时至10时30分,烟台将在全市进行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放。防空警报,烟台市民懂得多少?空袭警报一旦响起,要如何应对?灾情警报传来,会否采用自救措施?昨天,记者为此走上街头进行调查采访。 “防空警报?很少听说过!”
“防空警报?很少听说过!”
昨天下午14:30,持续半天的降雨稍停,享受周末假期的市民来到滨海广场游玩。防控警报为何物?在现场受访的15位市民中,绝大多数市民表现听说过防空警报,但也有少数市民表现对此不知情,且分不明白警报种类和具体含义。
“去年警报拉响过一次,当时我还认为是飞机呢!”市民孙国宇说,他听说过防空警报,但不知道警报的种类,有些时间长,有些时间短,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调查显示,一些市民不知道防空警报,平时对于突发灾害有应急筹备的家庭更是少得可怜。“筹备那些干什么啊?”家住白石村的吕先生表现,一旦突发灾害来了,筹备了也没用。
业内人士指出,现代条件下,城市人口受到的要挟重要来自于战斗空袭和平时自然灾害及各种突发事件,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综合防护才能弱,一旦遭突袭或产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将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市民还是应当强化和进步防灾害应急意识,控制一点应急自救常识,这样才干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丧失。 “应急避难场合?是广场吧!”
“应急避难场合?是广场吧!”
随后,记者来到滨海广场东侧,一块“应急避难场合”的唆使牌格外引人注意。经常在广场健身的王大爷表现,平时没有注意过这个牌子,“经你一提示,才知道这里就是应急避难场合。”
“知道有避难场合,但不知道正确地位。”市民张文博坦言,对应急避难知识懂得比较少,只知道到了危急时刻可以用来避难,但是具体该如何应用就不太明白了。
据相干专家介绍,做好家庭应急急救,每个家庭都应常备一个应急救济包,备好手电筒、收音机、水、食品等物品。
据介绍,疏散与避难场合包含疏散地区、疏散基地和应急避难场合。疏散地区是安置疏散人员的基础场合,一般选择在离城市10-40公里、能较好避开可能遭遇重大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区域。烟台共断定了栖霞市的13个镇、招远市的6个镇、牟平区的6个镇、福山区的3个镇、龙口市的6个镇共727个自然村,作为主城区人口疏散地区,并对口落实到城区内的每个社区。
同时,确立了牟平昆嵛山、栖霞艾山、招远罗山三处人口疏散基地。此外,为防备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方便居民紧急疏散、避难、临时生活以及政府开展救灾工作,还利用城区内人防工程、公园、绿地、运动场、操场、广场等建设应急避难场合建设。如:市体育公园、滨海广场、市区新建运动场、烟台旅游大世界广场、南山公园广场、文化广场、芝罘区运动场和商城广场等8处被断定为主城区应急避难场合。
相干材料
定于今日在全市进行的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放信号种类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灾情警报和解除警报四种,每种警报信号鸣放间隔为3分钟。信号辨认为: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重复3遍,时间为3分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重复15遍,时间为3分钟;灾情警报:鸣15秒,停10秒,再鸣5秒,停10秒,重复3遍,时间为2分钟;解除警报:持续鸣放3分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