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向杨守先、张慧民两位老战友敬八路军军礼。
▲济南火车站,小林见到老战友子女百感交集。
▲在济南经三纬三路,小林回想往事。
▲在新泰龙溪庄村,小林在老房东徐秀亭墓前磕头。
文/片 本报记者 周青先 通信员 刘文伟
6月中旬的山东赤日炎炎,一位来自日本的91岁老人冒着酷暑奔走在鲁中鲁南大地上。
这位老人叫小林宽澄,日本八路新四军战友协会会长,当年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成员。
6月9日,小林宽澄一行从日本登上了赴青岛的飞机。当天下午,他们乘火车从青岛抵达济南。此次再回山东——这个他曾经战斗和工作13年的“第二故乡”,小林是要在“重生”69周年的时候,寻找六十多年前他作为八路军战士抗日时帮助过他的人……
一口胶东味的山东话
6月9日下午6点钟,济南火车站,小林携带大批历史材料和礼物下车,与前来接站的老战友子女们含泪相见。
经历了长途旅行的小林精力饱满,一开口就是胶东味的山东话,令人们感到十分亲切。小林这口胶东话就是当年被俘后跟胶东老八路学的。
说起为什么要选择6月到山东,小林答复说,因为6月20日是他的“重诞辰”。小林出生于1919年9月2日,1940年,一纸征兵书将他招到日本14师团,先后被派到山东潍坊和胶东一带驻防。
1941年6月20日凌晨,八路军在牟平县伏击一个日军小分队,俘虏了两个日本鬼子。其中一个就是小林。从这一天起,小林渐渐地懂得了日本的侵犯本性,参加反战队伍。小林认为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从此他从鬼变成了人。
1948年济南解放,他进城在济南特别市市政府外事处任要职,直到1953年离开济南。1955年他离开中国回日本。
对于小林来说,在山东的13年,他经历过从战俘到济南特别市干部的变迁。一路走来,他与无数山东人结下了深厚的、超出生逝世的情感。
给老战友致八路军军礼
9日晚,走出车站赴宾馆途中,小林从车窗看着雨幕中的济南,口中喃喃自语:变了,济南变了。纬二路变得太宽了,不认识了……
“见到了,终于见到你了!”6月10日,济南山大路一家酒店,91岁的小林和88岁的杨守先、87岁的张慧民满含热泪颤颤巍巍地拥抱在一起。时隔68年后,三位老战友再度相见。
小林挺直身躯,以标准的八路军军礼向老战友致敬。泪水在飞,哽咽的话语传递不完怀念之苦。
1942年,小林曾在当时的新沂县(现在的新泰、蒙阴)龙廷区做崩溃日军的工作,当时的我方区委书记就是杨守先,张慧民是区妇救会长。小林说,张慧民做的棉袄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三位老友临别之时,杨守先送给小林一根自己亲手制作的千佛山酸枣木拐棍,上边雕刻着“历尽磨难”的字迹。张慧民送给小林一件新做的对襟中式夹袄,小林忙不迭穿上,重温68年前的一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