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的内容也延伸到了1980 年代。从Jean Paul Gaultier到Azzedine Alaia再到Christian Lacroix——距现在较近的设计从静态角度看不如更早期的设计吸引人,但策展人以时装与视频交错的情势来打动观众。向来选择沉默的川久保玲曾在1983 年接收过法国电视台的采访,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一可贵片断也被收进展览,观众可以看到,当时的制片人如何将川久保玲塑造成一个潜心发掘巴黎时尚宝藏的日本忍者。
40 多个电影和视频片断为整场展览增加了一种YouTube 的趣味。参观者可以从中发明,1970 年代的自由气氛是如何转变为后来的“设计师时代”精力。1970 年代的发布会总是完整缭绕着服装本身进行,即便是Karl Lagerfeld 在1983 年参加Chanel 后的第一场秀,设计师也没有出场谢幕。有些设计师——比如Kenzo 和Jean Paul Gaultier——在谢幕时显得心不在焉,尽管后者的发布会本身往往在浮现和细节上震动人心。
1970 年代毕竟是不是像SaintLaurent 的40 年代系列那样“ 毫无品位”?一段段视频向我们显示:这是一个摸索和直抒己见的年代,当年伸展台上闪现的生命力和愉悦感,在当今已经无迹可寻了。
大众品牌的怀旧热潮回到安居乐业的过去
1970 年代并非各大品牌找到的唯一归宿。一线时装屋也不是产业中唯一坐上时间机器的群落。美国户外运动品牌Eddie Bauer 本季开端重推二战期间的飞翔员夹克和1950 年代的登山服。创立于1910 年的泳装老牌Jantzen 趁着100 年诞辰推出了荷叶边比基尼——宣传照上的池畔女郎头戴船长帽,脚蹬高跟鞋,一派1940 年代风情。SperryTop-Siders 在出售根据经典款改良的白色鹿皮鞋。L. L. Bean 则把一双曾呈现在其1914 年的产品目录上的猎人鞋摆上货架——当年推广这双鞋的广告语是:“穿的鞋子不合适,就成不了好猎手。”
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为了缓和花费者的紧张情感,品牌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经典款策略”,盼望美好的回想能在必定程度上刺激花费。“目前我们都很缺乏安全感。而一旦人们对当下感到不满,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怀旧情感,追忆过去的好时间。”明略行(MillwardBrown)全球首席分析师Nigel Hollis 发表看法说,“大家都想就这一点做文章。”尽管不少机构在去年年末预测经济将逐步复苏,花费者对未来依旧信心不足。美国人口局近日颁布的数据显示,在持续半年的销售增加之后,5月份美国零售业销售数字又下跌1.2 个百分点——下跌幅度远高于分析师们的预测。
这种朝不保夕的境况迫使各大品牌绞尽脑汁,寻找花费者的兴趣点。他们抓住了经典款这根救命稻草。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流露经典款的具体销量,但他们都表现,这些格式卖得比预期更好。而经典款的标价往往要高于普通款。在L. L. Bean,“标记性格式”的售价高出其他格式整整25 个百分点。
“目前的花费者市场上有一股回归经典老牌的趋势,”Eddie Bauer 总裁NeilS. Fiske 说,“人们信任历史长久的品牌,想拥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重拾旧衣箱里的衣服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有必定风险。同样的举动一直以来都在上演,不过范围从没像现在这么大过。拥有将近百年历史的美国户外品牌L. L. Bean 专门设了一位“经典款系列设计总监”,来挑起这一重任。获得这一头衔的Alex Carleton 整天在公司那间维多利亚作风的材料室工作,在他周围堆满了各个年代的衣服、成柜成柜的靴子、品牌创立至今印刷的所有产品目录、名人来信,以及品牌创立者Bean 先生的狩猎日记。衣服有的悬挂着,有的折叠起来收在塑料储物箱里,每一件上都封着小标签,写明它们的来历。材料室管理员保持请求所有来访者戴上白手套,否则就不能触摸藏品,就连Carleton 本人也不例外。对此,Carleton怨声载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