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现场观摩会在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此时距6月6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东阿东亚阿胶制品有限公司、河南省台前县百忍堂胶业公司、阳谷县景阳冈阿胶有限义务公司、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问题阿胶事件相隔数日,与会者对阿胶问题事件及阿胶行业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思考。
阿胶造假非一日之寒
近些年,由于利益驱使,假冒劣质阿胶小厂如雨后春笋般递增。从查处的制售假冒阿胶窝点看,造假者利用制革下脚料、牛头腿皮等熬制阿胶,不仅严重捣乱了市场,而且使花费者健康受到丧失。据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消息发言人李世忠介绍,仅2008年至今,山东、河北、沈阳、河南等地即查处产品造假窝点40余个,假阿胶近3000吨,查处假冒侵权案件总金额3000余万元。可以说,阿胶生产造假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针对日前曝光的阿胶制假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张伯礼认为,呈现这种情况并不感到意外,没有严格监管,从事这一产业的企业良莠不齐,出事是必定的。一些小企业存在不规范投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玷污了阿胶品牌。早在2009年4月,张伯礼在山东调研时,就对东阿县很多小企业生产阿胶甚是担心。
阿胶原料日益紧缺
近年来,我国阿胶市场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变更,一方面,随着阿胶滋补养颜、调节亚健康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以及制作滋补膏的风行,阿胶市场需求大增,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阿胶的重要原料、驴皮资源遇到前所未有的缺乏,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我国家驴的存栏量以每年3.5%的速度递减,驴皮的价格日益攀升。而牛皮、马皮等下脚料的价格是每吨2300元左右,与驴皮价格相差几十倍。
在原料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阿胶产业呈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一种是个别企业以次充好,应用牛皮、马皮的下脚料熬制阿胶,这种所谓的阿胶没有滋补功效,甚至会给花费者的健康带来侵害。另一种是一些龙头企业保持应用100%优质驴皮炼制阿胶。当然,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也与劣质阿胶不能同日而语。据懂得,有的企业在全国建立了13个养驴基地,为公司阿胶生产供给了原料保障。
完善行业监管迫在眉睫
对牛皮、马皮下脚料等劣质材料冒充驴皮制作伪劣阿胶这一事件,国家科技部国家机密技巧中医中药审查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基础药物评审专家金世元说,无论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是现在的《中国药典》,阿胶一直是以驴皮生产,除此之外都是假劣产品。
金世元说,这次风波会造成花费者对全部行业不信任,不明就里的老百姓认为所有的阿胶都是这样来的。
非遗保护专家、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柳长华教授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问题阿胶事件的迫害,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2008年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事件是一个严重迫害花费者健康的事件,问题虽然产生在个别厂家身上,但一部分人似乎没有意识到,东阿阿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受国家保护的民族品牌,其造成的成果是严重的,是对一个有着长久历史的、国民群众广泛爱好的民族文化精粹的损害。监管部门要对制售伪劣阿胶、仿冒东阿牌阿胶的行动进行严打彻查,对问题产品进入流通范畴的要下架招回。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现:“打假,保护正牌产品是一个长期任务,盼望通过一次打假清算市场是不现实的。
他认为,对阿胶这样涉及中药资源,涉及民生健康和花费安全的特别商品不需要低程度重复,更不容许劣质产品泛滥,对违法经营的阿胶厂家要进行整理,不是用驴皮生产阿胶的,达不到GMP请求的就要关停并转。
关于打假,张伯礼呼吁加强行业监管,他建议,对阿胶生产企业,只要发明造假,应立即勒令停产;再发明,应吊销产品生产文号。“市场有需求是好事,但不能造假,不能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对曝光的企业要加强监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