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生部的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份额均保持在44%程度之上,一些中小型处所医院甚至高达7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医院对一个个病患财富的掠夺,是医德的集体沦丧和医生价值观的扭曲。所谓的“医者父母心”早已被逐利的激动取而代之。
此前,发改委断定了“高诊费低药费”的医改方向,力求打破“以药养医”的利益格式。然而在现实操作中药价不仅没有下降,高诊费反倒给患者带来新的累赘。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形成了一条共生共荣的利益输送链条。在这条利益链上,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掌有用药决定权的医生,而毫无博弈才能的病患则成了“食物”。
新医改计划出台之初,大众,一度认为拿到了斩断这条利益链的尚方宝剑,可以轻松看病。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制度,加上政府投入的不足和职能部门的监管缺位,暴利药品仍旧大受医院的欢迎。而曾被大众,寄予厚望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不但背离了招标采购的初衷,畸变成了“中标价越高越受医院青睐”的现实。
事实上,此次央视所曝光的天价药,只不过是药价虚高的冰山一角。正如该医院工作人员所言,“该院所有药品价格,均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审批的,且按规定招标采购”。不难想像,有多少虚高的药品通过“招标采购”和“物价部门审批”披上了合法外衣。不得不说,职能部门在必定意义上也是药价虚高的推手。
解决“看病难”,要害是要斩断药品暴利链条,要害是要落实“医药离开”,落实取消药品加成的规定。相干职能部门不仅要对医院的监管,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和购销等环节的监管,挤压药价中的水分防止药品虚高。同时,要构建起相干的制度为低药价保驾护航,保证医药彻底离开,还原药品正常价格。让大众,切实享受到医改利益。(作者:孙显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