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新发地批发市场发明,低价劣质餐盒仍在销售,但大部分商户不敢摆在明面上卖,一些商户表现,“怕检查,需要可以随时取货。”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劣质餐盒打上了QS标记,冒充合格产品销售。
在新发地种子市场C座某摊位,记者看到,数十种一次性餐具敞开摆放,其中包含劣质餐盒,餐盒上落满了灰尘,基本谈不上卫生条件,很难想像这是装食物的。记者拿出带去的劣质餐盒,问有没有这样的产品,摊主黄女士称:“没有,现在的都是有QS标记的。”记者问:“两者有什么差别?”摊主说:“没差别,都是85元一箱,要得多还可以再便宜点,这两天查得严了,才印上QS的,带QS标记的不会被查,带新标的餐盒刚开端生产,没有现货,过两天可送货上门。”
在厨具调料大厅C区一摊位,摊主从桌下拿出了一种印有QS标记的一次性餐盒,85元一箱,每箱约900个左右,QS标记后,还印有质量监督允许证批号。但记者闻了闻,有一股异味,使劲摩擦后,手上甚至留下了白色粉末,记者问:“这是哪里产的?”摊主说:“天津。”“哪个厂家?”摊主探身在桌子下翻看了半天说:“纸箱上没印!”旁边一个摊主说,要有模具什么标都可以打上去,“QS”等市场准入标记的“辨认”功效已经形同虚设。记者询问旁边的优质透明餐盒,摊主称每个要4至6角,“这种卖得很少,价格贵,你们小饭店用不起!”
记者购置了一叠QS标记的餐盒带回,经董金狮确认为劣质餐盒。董金狮说:“事实上,优质透明餐盒的批发价也就是两毛多,但劣质餐盒企业利润大,给的回扣多,因此经销商都愿意倾销劣质餐盒。”
监管缺位、执法不力,导致劣质餐盒泛滥
董金狮告诉记者,目前一次性餐盒的生产范畴由质监部门负责,工商部门负责流通范畴,但事实上,部门的监管存在漏洞,使得违法生产企业钻了空子。
今年4月24日,江西省质监局一天查获一次性发泡餐盒720万只,然而5天之后,被查处企业就又开工生产了。“生产商采用‘游击’战术,你查我停产,你走我开工,搞得质监部门也很累。”董金狮无奈地说,“也有一些处所部门以罚代管,对违法生产劣质餐盒的企业,重要处分方法就是罚款,但罚款数额与宏大的利润相比,微不足道,罚款反而使违法生产合法化了,执法不力造成一次性劣质餐盒泛滥成灾。”
河北永清县刘街宏利塑料厂总经理叶振平称,我从2003年开端生产一次性餐盒,每年都被相干部门查处和罚款,平均一年要罚款一万多元。记者问:“那你还一直生产?”叶振平笑答:“混口饭吃呗。”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明白的监管部门和鉴定部门,花费者无处投诉或基本无法投诉。“花费者维权太艰巨了。”董金狮对此深有感想,“购置了餐盒,如果没有发票,一出门经销商就不认账了,而目前没有专业权威检测中心接收个人送检产品,因此普通花费者如何鉴定餐盒有毒有害也成为难题。”
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巧委员会主任委员夏青介绍,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那些所谓“降解”“环保”餐盒,实际上几乎没有达到新国家标准的。“我国从2009年12月1日起实行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巧请求》,请求一次性餐具不能乱标‘可降解’字样,对可降解餐具的规定是其生物降解率须达到60%以上,现在能达到这个规定标准的北京市场上几乎没有。”夏青认为,质量不合格的劣质餐盒对人体的具体迫害,需要相干部门进行专门评估,建议处所政府部门规定企业在每个餐盒上打出标识和生产允许证编号,以方便花费者辨认和监管部门追溯义务。
记者懂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餐饮具列为高风险抽检品,成为今年的重点整治项目,相干主管部门关于如何规范餐饮企业采购、应用一次性餐饮具的相干政策将于近期颁布,人们期望一次性餐具无人监管的混乱局面早日终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