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也妨碍了中药出口。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一些中药老字号如“王老吉”、“保济丸”等,都在海外遭到恶意抢注。刘张林认为,这对老字号中药企业走向海外造成了阻碍。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近年来,“洋中药”纷纷在我国境内抢注中药专利。2008年申请164件,授权33件;2009年申请153件,授权60件。同时,这些跨国医药集团还到世界各国申请中药专利。
中药是中华民族医药瑰宝,如今却成了西方人的“摇钱树”。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了专利。韩国人自1992年4月起陆续向世界多国专利局申请了牛黄清心液、牛黄清心微型胶囊和牛黄清心丸新处方组合物等发明专利,以新剂型、新工艺专利抢占了同仁堂的国内外市场。仅牛黄清心液这一品种的年产值就达7000万美元。日本无偿地开发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使得日本“汉方制剂”蓬勃发展。日本生产的“救心丸”,是在我国“六神丸”基础上开发的,年销售额上亿美元。
目前,这种返销的“洋中药”占我国中药市场1/3的份额,我国每年要用超过1亿美元从日韩、东南亚、欧洲等地进口“洋中药”。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大力挖掘开发我国传统医学,如美国有中医药研究机构146个,法国有近百家中药或植物药厂。
柳长华认为,中药知识产权问题是我国中药产业链条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中药知识产权流失严重,中药业面临着巨大危机。
③推动中药国外注册是关键
中药只有以“药”的形式被世界承认,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从植物提取物上升到植物药,有可能是我国中药国际化的道路之一。”万德光指出,我国的部分高端提取物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被这些国家的制药企业做成制剂,再销售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从中获得了大量利润。从这个角度看,中药只有以“药”的形式被世界承认,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包括出口都显得有些无序,多、小、散、乱问题严重。”刘张林表示,作为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领域的行业组织,医保商会牵头成立中药饮片分会,有利于规范行业进出口经营秩序,提升中药的国际地位。
柳长华认为,中药的出口标准不应该让外国人来定,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建立自己的标准,并在国际贸易中争取主动权。国家已经启动了相关战略课题,研究如何对包括中药资源、中医方剂等在内的中医药整体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扭转中药出口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房书亭认为,国务院在《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中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药出口产品附加值,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政府相关机构还应强化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真正保护中医药,有效推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和创新。
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认为,国产中药要在世界站住脚,推动国外注册是关键。中药药品在国外注册,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捷径。
据了解,到今年,世界上正式承认中医药合法地位的国家上升到67个。中国与这些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中药出口到这些国家,将不再作为保健食品,而是作为药品接受审批。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认为,名正则言顺。中药正名后,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也必将更加顺畅。中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也是我国有可能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产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