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渐关注,近年来“养生热”持续升温,已形成宏大产业。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704人参与),82.9%的人明白表现自己需要养生。
调查中,40.8%的人表现自己的养生知识重要起源于“专家”;起源于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人更是超过半数。但自从张悟本等“养生专家”被曝光后,不少人开端对时下风行的“养生理论”产生质疑。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养生?近日,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国家级社会体育领导员赵之心,接收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
中国青年报:您怎么看张悟本现象以及他提倡的食疗养生?
赵之心:这不是张悟本一人的问题,是全部社会的养生文化和模式出了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普及科学的养生观念,并且要让老百姓容易懂得。
现在食疗养生之所以火,重要是因为食物是最容易被人接收的,实行起来最简便。但食物的真正作用是保持生命,不可能吃一种食物就把身材瞬间变成另一种状态。严格来说,张悟本讲的东西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把某些食物夸张到了极致,这就有问题——三斤绿豆和二斤水煮出来的东西,已经浓到身材受不了的程度了。
我们现在讲饮食养生、修行养生、运动养生,并不是要分辨孰好孰坏,更谈不上用某一种代替另一种。我们应把饮食、运动和中医的养生概念,有机整合在一起。
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评出了“健康透支十大行业”,包含IT业、媒体、证券、销售等,都成为各种慢性病和职业病的重灾区。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状态?
赵之心:如果将健康当成一个户头,你总是透支,不做投资,它总有一天会破产。年轻人必须时时往健康里储钱,否则一旦遇到什么事,就透支光了。
现在一些行业的职业病发病率很高,甚至呈现过劳逝世,都跟这些有关。其实逝世跟“过劳”没关系,是人们不合理的生活方法,导致了身材应对特别情况的才能缺失。身材很多器官都是有“定数”的,即使功效再强,到必定阶段也会崩溃。
中国青年报: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一些被疏忽的潜在要挟?
赵之心:环境污染、生活方法转变、饮食结构转变是要挟健康的最大“元凶”。有些“污染”是我们认为没有毒、但内脏会视为有毒的东西,比如酒精。你天天喝,肝脏就要天天解毒,你又经常熬夜、吃药物、吃食品添加剂,慢慢就会使肝脏不堪一击。
如今,我们身材的很多功效都在退化。打个比喻,假如你将手指一直保持伸直状态,一年后必定再也不能动了。因为关节不用就会退化,而且这种退化是不可逆的。除了关节,血管、神经等都是“用则生、不用则退”。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身材大不如前,就是因为坐得多,缺乏足够的运动。
中国青年报:但大家总感到没时间运动。
赵之心:不运动,年轻的时候看不出差别,一旦身材进入衰退期,你会发明,爱运动的人,身材功效状态较好。不爱运动的人,会呈现很多功效性退化,关节、肌肉都会出问题。人体的机能是连带的,肌肉等运动系统功效的衰退,会连带很多脏器衰退,导致多系统功效的退行性功效降落。
中国青年报: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国民健康素质调查显示,整体具备健康素质的人只有6.48%。养生热了这么多年,为何具备健康素质的人还这么少?
赵之心:这不奇怪。大部分人都很难系统地学到养生健康知识,学校里也没有教学生建立起养生概念。你小时候上体育课都会跑步吧?但你可能不爱好跑步,因为它给你留下的是苦楚的记忆。老师没让学生建立一个概念:我们跑步不是为了800米达标,而是为了健康。另外,许多人没有养生知识的系统储备,很容易接收一些符合自己主观感受和兴趣的知识。
中国青年报:所以一些“绝招”、“秘方”,总是特别受欢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