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第一次接触毒品,16岁第一次尝到贩毒的甜头儿,17岁第一次下决心戒毒,18岁认识第一个女友,19岁改行做农产品收购,20岁因为涉嫌非法持有和运输毒品被公安部门抓获……“像我这种人,迟早有一天要进来的。”6月23日上午,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广西百色市第二看守所见到阿杰时,他沉默了片刻,蹦出这么一句话。
2010年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在广西百色调查采访时发明,涉毒人员中80后、90后占相当比例。据阿杰介绍,他认识的吸毒的人里,跟他年纪差不多或者比他小的占了一半。
他们的青春毕竟是怎样一步步被毒品吞噬的?
朋友传播成青少年吸毒重要道路
“想不想试一试?”
5年前的一个晚上,阿杰的一个“友仔”(百色方言,意为“好朋友”)在KTV包房里掏出几粒白色小药丸,放在他面前。
好奇的阿杰没有多想,马上答应说好,然后学着朋友的样子,把药丸碾碎后用吸管吸进鼻子里。接下来,他的身材开端呈现一种难受的感到,继而有一种幻觉,“我躺在沙发上,头脑里飘飘欲仙,好像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似的”。
这是当时15岁的阿杰第一次跟K粉(毒品氯胺酮的俗称)密切接触。
那年,还在读初三的阿杰因为成绩不好而辍学,经常出入网吧、KTV等场合,结识了一帮“闯荡江湖”的友仔。年纪大的二十六七岁,小的十五六岁——他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好东西要跟大家分享。阿杰从来没有想过友仔请他吸食K粉是在害他,至今他还坚信“少量K粉其实对人体没有什么迫害”。
第二天晚上,友仔又带了些K粉供他吸食,这种免费的供给持续了一段时间。很快,阿杰就上瘾了,“一年365天,起码有360天都要吸”。
每天吸食K粉都要花去上百元,友仔不再免费供货后,阿杰就开端向父母要钱,不然就自己在外面“找钱”。一两个月后,他开端有些思想奋斗,“我知道这是错的,但是心里的恶魔老是克服天使”。
后来,阿杰逐渐被发展为这张贩毒网络的下线,通过电话联络给人家送货。几年下来,圈子里的人他都混熟了。
阿杰告诉记者,做这行也是有原则的,譬如“比我们小的一般不会给他吸,跟同龄学生玩的时候,一般不在他们面前吸”。直到被抓进看守所,阿杰依然没有忘记那帮友仔,“警方盼望我有立功表现,但我不会,因为我不想出卖朋友,这也是原则”。
百色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韦红铭认为,像阿杰这样因为辍学在社会上游荡,而后被友仔发展为吸毒人员的人非常有代表性。“毒品存在很大的潜在花费市场,毒贩盼望吸毒的人越来越多,网络越来越大。一开端免费让你试,试完你就脱不了了,这其实相当于一种促销手段。”韦红铭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