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国际医学界一直在探究Haff病致病因素,但直到目前还未能找到确切病因。根据此次 调查,专家组初步提出了病例定义和病例监测方案, 建议经卫生部批准后,在食用小龙虾地区开展主动监测,进一步探索确切病因。
另外,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Haff病临床表现总体来讲是轻微的,极少数比较重,只要及时发现和及时就诊,完全可以治愈。
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专家说,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和南京23例病例,患者治疗得都比较好,已经出院的病例没有发现明显的后遗症。
建议
市场检测全合格 吃小龙虾风险很低
新闻发布会上,“小龙虾可不可以食用”成为媒体最为关心的问题。对此,吴永宁说,从专业角度来说,所有食物都存在着一定风险,吃扁豆或发芽的土豆也可能中毒,因此就不能说扁豆和土豆是安全的,小龙虾同样如此,南京可能是上百万人在吃,但只有极少数个体患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公室流行病学专家倪大新说,从现有 调查资料和国内外情况来看,有少数食用小龙虾量比较大的个体有发生Haff病的风险,但是总体来讲,这种风险应该是很低的。
华文介绍,他们组织开展了对小龙虾生产经营的联合暗访督察。对龙虾进行检测,采集了4组样本,对药物残留、重金属、抗生素等三大类10个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本文导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7日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南京出现的23人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
南京小龙虾致病病例 被初步确定为哈夫病(3/6张)
新闻内存
北京曾有6人吃小龙虾后发病
Haff病最早出现在1924年夏秋的波罗的海Haff海滨,并因此得名。在此后9年内的同一季节和同一地区发现了大约1000例病人,并发现这些病人与吃淡水鱼有关;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23例相同病例,主要食用水牛鱼和小龙虾引起;2000年我国北京出现了6例因食用小龙虾引起的病例。 本文导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7日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南京出现的23人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
市民在餐馆享用小龙虾。(4/6张)
清洗后 浸泡后的小龙虾腹部明显比未浸泡的要鲜亮(5/6张)
小龙虾(6/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