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多无药师
根据相关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必须保证营业时间药学技术人员在职在岗,也就是每家药店必须配备一名持有药师资格证的中药师和西药师。当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药房必须挂牌警示,并停止销售处方药。然而,据一业内人士透露,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不少药店尤其是县城以下药店虽然名义上聘请了药师,但却只见其名,不见其人,相当数量的药师经常发生脱岗、离岗、溜岗现象,更有甚者出现异地空挂、假药师和假药师证现象。
记者在市区多家药店也发现,不但药店里没有出示中西药师的执业资格证,而且购药咨询时也发现,店员对药品相关知识非常缺乏,明显不是药师。但根据相关法规,没有驻店药师是不能开设药店的,药店如何顺利通过这些“关卡”的?
该名人士称,药店出现药师空假现象已司空见惯,由于目前国内执业药师总量缺乏,受到经济利益驱使,药店为节约成本,在开店之初重金聘请专业药师担纲驻店药师,可一旦通过GSP认证顺利开业后,便一脚踢开。另外,部分药师为追求一己之利,把药师证转借,做起“挂名药师”,与药店形成了一种畸形、与金钱挂钩的“供需关系”。加之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即使检查工作时也不会细致到这种“小节”,于是就出现了部分药店浑水摸鱼,盲目开分店的现象,直接后果是价格战和会员制度引发的进一步混乱。
内幕 药品市场怪招多
市场的开放,似乎迎来了药品行业的“春天”,短短十年,大参林、百姓、海马王、丹阳……无论是全国连锁还是单体药店,纷纷抢占清远市场。但药店数量的骤然急增,除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也为药店残酷的价格战埋下了“导火线”。于是,会员卡制度、优惠促销等手段层出不穷。一位长期经营药店的单体店老板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些手段都是为了盈利,有时候不昧着良心做生意,根本赚不了钱。”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开放后的药品市场无法健康良好地发展,反而一片混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