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她,是豫南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
不懂网络,不知博客,从未想过这些新鲜的事物和她有啥关联。
2010年9月下旬,仅有几年私塾经历的她在网上开通博客,寻求好心人的帮助,拯救患有白血病的孙女。
当事人坦言,这是一则“策划出来的新闻”,希求通过这样吸引眼球的方式,募集治病款项。隐藏在新闻的背后,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无奈和心酸。能够被媒体报道的求助事件,是少数最具有冲突和感人情节的,而他们,只是千万个被大病所困的普通家庭不为人知的其中一个。
八旬老人开博救孙女
罗传英老人在网上开博客是无奈之举。
此前,她并不知道电脑,也不知道网络,甚至分不清网络和捕鱼的网有啥区别。
2010年9月13日,老人的孙女,20岁的海萍,卫校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突患急性白血病,被送往武汉协和医院接受治疗。
据医生介绍,如果患者能安全度过危险期,其治愈率可达90%以上。但,若想痊愈则须30多万元的医疗费,而且还不包括后续治疗费用。
30万元,她从未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她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借遍亲戚,砸锅卖铁,卖掉房子,也要给孙女治病。
一天,无意中听外孙女梁小茜说,现在求助都要上网。老人不知道网络是个啥样的地方,她说:“只要能够救孙女,叫我做啥都行。”
9月21日,她在新浪网上有了自己的博客“萍儿加油”,时常更新,内容只有一个:关于孙女海萍生病后自己的感想。
博客上的文章,大多源于老人的讲述,比如:我能做的就是和村儿里的老姐妹去拣谷。每年农忙时节都拣点儿,也算给自己找点事情干,而且再怎么一个季节下来也能拣个百八十斤,不说充我老两口的口粮,起码喂那几只老母鸡是够了。等萍萍病好回来,怎么也给她炖几只鸡,好好补补。
可怜的孩子现在每天吃医院里的盒饭,肯定没啥营养。我这几只母鸡要给孩子留着。
又或是:“洋洋又打电话了,说是海萍的情况依然不好,主治医生说要打外国进口的针。我也不懂外国针和中国针有啥区别。只是听说一针得1200多块,乖乖,抵得上外孙女一月的工资了。洋洋还说,因为海萍情况不太好,这两天的开销也上去了,原先一天3000元左右,现在得6000~7000元。”
…… ……
文章的语句大多如此,朴实无华,甚至无法感人肺腑。只是一个八旬老人在孙女患有白血病后一些沉重的感慨。
被改变的家庭
海萍的家是信阳罗山县栏杆镇郑堂村,豫南一个普通的村庄。
村庄和中国大多的村庄一样:种地只能维持温饱,却无法给他们提供富足的生活,年轻的劳力大多选择出去打工,做生意。来供孩子上学,为老人养老送终,最重要的是,将父辈留给他们的低矮土房翻建成一幢幢小楼。
海萍一家六口人,大哥已经成家,和妻子在甘肃打工,二哥在新疆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母亲祁广娥原在村里开了一家诊所,主业种地,副业看病,诊所一年也能收入个七八千块。2005年,患精神疾病的父亲,在大哥结婚一周后,选择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年多前,根据当地政府要求,她和村里另一位医生合伙在村里建了一个标准化卫生所,并翻修了家里的房屋,总共花了20多万元。花光了祁广娥20多年的积蓄和两个儿子多年在外打工赚的钱,尚欠外债5万元。
帮着大儿子带带小孩,看看病,就是祁广娥生活的全部。家里12亩土地,除了5亩林地,其余的全部租给了别人,一亩地租金一年100斤大米。
祁广娥说,和其他村民出租的土地价格相比,还是较高的。
房屋落成那天,祁广娥还给孩子们说,咬咬牙,再挺过两三年,以后日子就富裕了。
祁广娥曾亲眼目睹了邻村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家庭,借钱卖房,生活穷困潦倒,最终仍没有挽救患病者的性命。不过,那只是别人家的故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