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正日益成为抗击乙肝的“首选兵器”。在昨天(1日)举办的上海科普大讲坛·第二十八期院士专家讲坛上,法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比·蒂奥莱教授列举了乙肝疫苗研究和利用取得的进展。自1992年中国开端应用血源性乙肝疫苗,到目前广泛应用DNA重组疫苗,中国成年人中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从10%降落到7%,而儿童的病毒携带比例仅为2%。
研究已获成效
“肝癌是乙肝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由乙肝病毒引发的肝癌约占60%。”比·蒂奥莱指出,要预防这类疾病,唯一的措施依然是接种疫苗。目前DNA重组疫苗是世界上利用最为广泛的疫苗,即将乙肝病毒插入,整合到动物细胞或酵母中,从而获得无沾染性的病毒颗粒,进而获得疫苗。比·蒂奥莱称,这种疫苗已取得必定成效,中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比例的降落就是最好的证明。
“克制病毒复制并产生相应抗体,是乙肝治疗的目标。”比·蒂奥莱表现,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重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直接克制病毒复制的核苷类药物;第二类是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的药物,如干扰素、治疗性疫苗。比·蒂奥莱也坦言,乙肝疾病的治疗技巧依旧有待进步。
正在“对症下药”
“在中国,乙肝重要通过母婴传播,早期也许没有明显症状,但有90%至95%会演变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在欧洲,乙肝的传播产生在成年人之间,95%的病毒携带者会痊愈,仅有5%会慢性化。”比·蒂奥莱说,欧洲与中国的乙肝病毒类型不一致,甚至中国各地区的患者携带的病毒类型也不一致。一些研究小组正以疫苗入手,试图找到新的治疗方法。(齐旭 董纯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