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导的阳光温暖每一颗心——我国教导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材料图片:地处安徽省铜陵城乡接合部的第五中学现已成为教学程度高、环境精美的花园式学校(2006年9月22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吴晶 黄小希)从艰巨求学到顺利入学,这是一个孩子的期盼;
从四处择校到就近上学,这是一个家庭的期盼;
从“有教无类”到“学有所教”,这是一个民族的期盼。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导公平已成为我国推动教导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推动下,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幻想渐成现实,“上好学”的盼望不再遥远。
赞助艰苦学生:让教导的阳光温暖每个孩子
出生四个月时爸爸病逝,妈妈改嫁,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长期患病……因为这些原因,家住河北魏县的17岁男孩儿李园园自小便饱尝求学的艰辛。
“如果没有国家的赞助,我无法想象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怎样。”
从2004年秋季学期开端,国家在农村地区实行任务教导阶段“两免一补”,李园园不用再交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也免除了。
“教导公平”这四个字,从此在这颗弱小的心灵中落地生根。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教导公平的庄严承诺。为确保家庭经济艰苦的学生“上得起学”,我国加快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艰苦学生赞助政策系统的步伐——
在任务教导方面,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经费向农村家庭经济艰苦的中小学生免费供给教科书;2004年,中央和处所财政开端对农村任务教导阶段家庭经济艰苦学生免除杂费和书本费,并补贴寄宿生生活费……目前,免费任务教导已笼罩全国城乡1.6亿名任务教导阶段学生。
在中等职业教导方面,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辅之以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的赞助系统,每年受到赞助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艰苦学生为160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0%。
在公办高级教导方面,我国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勤工助学、特别艰苦补贴、学费减免有机联合的赞助系统,每年受到赞助高级学校的家庭经济艰苦学生为40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
多年来,为了保障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导权利,党和政府加大投入,通过“贫困地区任务教导工程”、东西部地区对口声援、农村任务教导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打算等措施,改良农村地区办学条件,进步农村地区师资程度,缩小城乡教导发展差距。
曾几何时,“有教无类”只是中华民族遥不可及的美好幻想;如今,中华大地上的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平等的入学机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