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凌晨3时许,武汉新洲一所中学组织初三毕业班的30多名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冒雨前往道观河风景区报恩禅寺敬香。带队的副校长说,此举是“为了加强凝聚力”。(长江日报5月18日)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贾生》里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两千多年前,汉文帝借求贤之名去问鬼神不难理解,但在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学校组织毕业班老师到寺庙烧香拜佛,理由竟是“加强凝聚力”,这就令人费解了。
“加强凝聚力”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祈求神灵保佑,学生能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每年这个时候,尽管学校列出的拜佛由头各不相同,但蜂拥而至的初三、高三教师,几乎成了各大寺庙的主要香客。
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升学率不仅是考量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硬指标,也是不少政府官员个人政绩的标志。既关系到校长的升迁,也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直接挂钩。而“严重失误”的教师,将面临降薪待岗或解聘淘汰之虞。在此境况下,教师的确需要通过某些途径释放心理压力,以保持紧张而不失平和的心态。
但问题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应该在学业上为学生指点迷津,更要在品行、道德等方面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而学校组织教师烧香拜佛,祈祷学生中考出彩,无疑是一种虚幻的非理性行为。此举必将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如果学校平时抓得不紧,或者师生都被惟分数是举弄得心力交瘁,那么,即使考前临时抱佛脚,每天都去烧一大把高香,恐怕菩萨也帮不上忙。
毫无疑问,为人师表的教师拜佛祈福,实为升学高压之下的无奈之举。如果不对目前以升学率为主要考量指标的教育评价机制动大手术,说不定某些精神迷失的学校有朝一日会在校园里供上几尊“大名鼎鼎”的菩萨,以求神灵保佑高分,可这还是学校吗?徐林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