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严重的城乡倒置现象。”在刚刚于吉林大学结束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国际学术论坛”上,部分学者认为,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等指出,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人口老龄化呈现城乡倒置现象,即在经济发展程度农村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却高于城镇。
据懂得,2009年,我国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基础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笼罩,届时将使1.6亿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获得养老保险。目前,由于这一制度建设尚滞后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且宏大的农村老年人口也使各级财政对“新农保”的补贴范围急剧膨胀,因此,这一政策的实行,仍在不断完善和摸索之中。
针对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实际,王胜今等专家建议,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养老保险制度,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畴,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笼罩面,进步保障才能。
他们还建议,应在我国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系统,在基础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支撑个人建立储蓄性的养老保险。同时,做好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的连接,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针对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础需求;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改良特困老年人的医疗条件。此外,随着国力的加强,我国应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 (记者马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