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长沙市第一医院是手足口病定点诊治医院。据统计,自5月以来,该院门诊共接诊手足口病儿童200多例,住院110多例,其中重症近100例,治愈率达99%以上。患者95%以上是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儿童较集中的托儿所、幼儿园易产生和风行,农村留守儿童发病相对较多。
专家提示,手足口病高发期是5-7月,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均可沾染。但可防可治不可怕,要害在于预防。
【辨别】 高烧不退、频繁呕吐多为重症
王香云主任指出,年纪小、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体存在少、未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等,是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的重要原因。
手足口病虽有呈现于手、脚、口腔部位的皮疹、发热等症状,但千万不能认为手上起水泡就是手足口病。其实,儿童出疹性疾病还是比较多的,像麻疹、水痘、口炎都容易和手足口病混杂。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轻症多,重症少,逝世亡更少,即使发病也不用胆怯。轻症重要表现在呈现了皮疹,皮疹为斑丘疹等,60%以上的孩子都会呈现发烧,这种发烧可以在皮疹呈现之前,也可能是同时呈现。一般发烧3~5天就退了,疹子5天也会消散,通常7天内就能自愈,轻症不需住院,家长在家中护理即可。
要害的问题就是要早期辨认重症患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力状态、呼吸等情况,是否呈现高烧不退、频繁呕吐现象,这是重症的早期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肢体抖动或惊跳,甚至有时孩子在睡着时,突然呈现惊跳而惊醒,这种情况要引起器重。
【特别告诫】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和隐性沾染者均可沾染本病。重要经粪便、口腔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沾染。在发病的第1周沾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物品(如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成为防治的单薄群体
王主任介绍,绝大部分别足口病为轻型病例,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及循环障碍,病情进展快,病逝世率高。
而重症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精力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艰苦或节律转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伸;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削弱甚至消散;血压升高或降落。
危重时,呈现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艰苦、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休克等循环功效不全表现。
【特别告诫】该病始发于每年春季,4-5月病例明显增多,5-7月发病形成高峰。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无人看管或只有老人照顾,成为手足口病防治的单薄群体。个人预防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应注意家里的环境卫生,物品表面、用具、洁具、扫地和拖地的用具,进行消毒及冲洗。如果接触过患儿,可用消毒液消毒。家长在疾病高发季节应慎重带5岁以下的幼儿到超市、游乐场等人群密集处游玩,避免沾染病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