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这几天,网上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不亦热乎。昨天在杭州上城区教导局主办的2010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上,有关学前教导均衡、优质发展的问题也成为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新加坡、中国的专家最为关注的话题。
中国学前教导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在接收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现,之所以读幼儿园难过考大学,除了客观的教导资源相对匮乏,造成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不足外,还和大家对优质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有关。 “今年是入园高峰,在上海,为进优质幼儿园不少人都挤破了头,而一些园长也向我倒苦水:大家都想进来,大部分还都有关系,真是越来越难选择了。”朱家熊教授说,当大家有经济实力了,想获得好的教导,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评判标准上,不少人有些误入歧途了,有些人甚至用很奇怪的标准来衡量幼儿园的优质与否。
什么才是优质幼儿园?是硬件一流?是课堂教导采用了国外的先进早教理念?这些其实都不是要害,事实上,幼儿园的课堂对孩子来说,就像是鞋子,没有最好的,只有适不合适自己的。“与其花很多精力搞特点幼儿园,还不如多培训一些特点老师。”朱教授认为,事实上,对于幼儿园是否有特点的评价标准有很多,对一些家长来说,幼儿园离家近,就是这家幼儿园的特点。
朱教授表现,即将要颁布的教导纲领中涉及到学前教导部分,重要还是强调教导公平,均衡化发展,“公园里只有百花齐放才好看,只有一种花,那就完蛋了。”如何让大家的眼光不仅仅集中在那几所屈指可数的“优质幼儿园”上,朱教授说,像上城区推行教师无障碍流动的做法就不错,他还现场开了方子:建立教师流动制度,嘉奖制度、评审机制,做好年轻教师零培训上岗等等,让幼儿园真正的优质资源在全社会均衡地流动起来。(赵丹 朱平 汪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