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协和医院、同仁医院等50余家三甲医院的300名医生参加了由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利用培训”,旨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的要挟。目前,我国应用量、销售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有10种是抗生素——
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发明利用是医药范畴最巨大的成绩之一,但细菌耐药现象也成为不可疏忽的事实。在我国,许多时候对抗生素的依附甚至到了滥用的程度。
“超级细菌”增多
新药研制赶不上耐药菌繁殖
正常人体内有许多共生菌群,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利用,打破了其平衡。每一种抗生素投入应用,没有被杀灭的细菌会迅速产生对这一抗生素的抗体,成为耐药菌。
20年前,抗菌药环丙沙星开端在临床上利用时,副作用小、治疗后果好,但现在环丙沙星对60%以上的病人失去作用;二战中,几十到一百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施展作用,现在雷同病情,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后果。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间接逝世于滥用抗生素。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在住院的沾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沾染的病逝世率为11.7%,普通沾染的病逝世率只有5.4%。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时间,而产生耐药菌素却在2年之内,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许多大的制药公司越来越不愿意为研发抗生素埋单,其原因除了抗生素开发到必定程度后,再开发新的品种所需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外,更重要的是快速的失效使医药公司的宏大投入得不到产出补偿。
如今中国存在的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才能的“超级细菌”名单越来越长,它们已成为医院内沾染的重要病原菌。如绿脓杆菌可以转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禁止青霉素类药物的进入;结核杆菌通过转变体内蛋白质结构禁止抗生素与其联合;更有甚者,有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主动出击,用水解酶水解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这种耐药性既能横向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能纵向遗传给后代。临床上呈现很多这样的现象:由于耐药菌引起沾染,抗生素无法把持,最终导致病人逝世亡。
视为“万能药”
感冒患者有75%利用抗生素
医学界风行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买枪容易,买抗生素很难。美国对抗菌药物把持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合格者将结束其处方权。而中国正好相反。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院内应用率为30%,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率仅为22%-25%,但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抗生素和联合应用的占到58%,且半数以上为多种抗生素合用,预防性用药占抗生素应用的1/3,术后预防性用药高达93.4%,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利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
据调查,中国真正需要应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凡超时、超量、不对症应用或未严格规范应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这其中既有医生用药习惯问题,也有医学知识普及不够的原因。一些医生和患者迷信抗生素,将其视为万能药。甚至很多患者认为,不给用抗生素就不算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沾染科主任医师冯小军说,其实在欧美国家,即使你发烧到39摄氏度,大夫也不会轻易应用抗生素。这和医生、患者对抗生素的科学认识程度有关。
不可否定,经济利益驱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抗生素利润空间大,从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到医院、医生,滥用抗生素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宏大的利益链。
避免滥用
最好清掉小药箱中的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不只是“谁吃药、谁打针、谁受害”的问题。即使自己和家人都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也不能保证不成为抗生素滥用的受害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