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尔·范·盖伦介绍说,一些非欧洲传统药和复方制剂的成功注册为传统中药制剂注册传统药供给了一些借鉴经验。建议中国企业在欧盟药品注册程序相对机动的国家率先注册,从而打开中药在欧盟的市场。
于文明说,中国医药企业应当把中药制品欧盟注册作为企业国际发展重点,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多层次的摸索和研究,加强横向联合,积极在欧盟注册中药品种,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发展。
破壁: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欧洲中医药联合会副主席董志林介绍,目前,在欧盟市场上,没有日本的汉方药,也没有韩国的韩药,只有内地和台湾的中药。但都是以食品和保健品名义进入的。
董志林认为,对食品和药品请求标准不同。以食品的标准请求中药,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也成为许多国家对我国中药出口设置技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中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借口。
此外,我国全部中药产业都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表现在生产企业多、范围小、效益低,比如,全国有300多家企业在做一个六味地黄丸。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中小型企业占96%。造成了国产中医药面临着“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成果,欧美收获”的为难现状。
董志林提出,国内企业多数满足于国内市场,不去开辟国际市场。中成药要想以药的身份进入欧盟主流市场,通过注册是最省钱、最快、最有效的道路。政府可设立专项资金配合企业把握最佳注册良机。
黄建银认为,中药在欧盟以药品注册,需要国内企业联合起来,分摊成本、共同完成注册,推动中药走出国门。在目前,欧盟对传统药品过渡期还没有结束之前,应充分应用技巧道路、国际规矩、法律手段与相干国家谈判,为中药进入欧盟供给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