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异地就医的参保人员重要是长期差旅人员和随子女居住的退休职工。他们在异地就医时,需在当地医保指定医院出具转诊证明,由患者对医疗费用进行垫付,后期凭票据回当地医保部门进行报销;如果所在城市设有异地审核代办机构和人员,则必须在报销前经过审核人员的初审签字。
据懂得,全国很多地区的医保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要城市设有医保代理机构或人员。这种协办机制也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确定和推广。
全国联网结算很难实现
对于异地代办机构和人员的“关卡现象”,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 表现,因为当地医保部门对异地所设的代办机构和审核人员的把控相对较弱,只要各地医疗保险政策不一致,这种代办机构和人员就被赋予必定的权利,“道德风险 ”也就不可避免。但如果对其进行监督同样会增加纳税人的累赘,也不可行。
山东省东营 市社保局有关人员表现,如果只是简略审核医保患者的身份和发票的真伪,设置一个机构或人员是没有必要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东营,有很大一批教职工退休后回到了北京。对此,东营市社保局的工作人员每季度来北京一次,对他们的医保单据进行统一报销结算。
“总体上来讲,只有全国建立统一的医疗系统,统一医保政策、履行一致的医药目录和报销政策才干从基本解决问题。”郝演苏表现,由于各地经济程度和财力不同,让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下降医保标准,或让经济相对落伍的城市进步标准,都是不现实的。有关机构曾做过一个技巧模型,提出全国可以按照最低标准作为统一的医保政策,各个城市超出最低标准的部分另行进行补贴。“但这一技巧模型因牵涉到宏大的现金结算,可操作性并不强”。
“所以,我们也在摸索工作方法,建立一种工作机制,在现有信息系统、网络系统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尽可能处所便老百姓,让他们少跑腿、少垫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干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现。
近年来,很多城市都进行过省内跨地区或者跨省联合结算的尝试,但都遇到现实的难题。
锡盟社保局医保科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如果你想跟北京联网,在北京对锡盟的医保报销进行结算,那么北京的医保报销部门当然不愿意为你垫付医疗报销资金。而且,北京和锡盟两地的医药目录和报销政策都不一样,如果两套班子对于报销的审核和报销金额不一致,那又该如何处理呢?
在各地财政对医保费用支出不平衡的情况下,两地很难达成联网结算的意愿,东营市社保局的尝试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青岛设立校区后,一些师生和职工需要在青岛就医和报销,于是,东营市社保部门有意与青岛市联网结算。但青岛市却对此没有太大动力,因为青岛没有大批参保人员在东营就医,联网后在医保费用上的支出必定大于东营,将给本地增加累赘。
而实现全国联网结算并非易事。“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实现高度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而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和结算中心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银联用了这么多年才完成全国统一的网络结算系统,而我国全民医保政策刚刚启动,医保系统还不完善,需要一步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的相干人士坦言。
记者懂得到,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的相干负责人在云南召开会议,对跨省医保联网工作进行推动。据悉,各省市也都在举动,每几个月都会有新的进展。(李凤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