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懂得,上半年,深圳全市4家三甲医院门急诊量总体均有上升。1月至6月,市国民医院门急诊量为113万人次,市二医院为98万人次,北大深圳医院为108万人次,市中医院为101万人次。按照日均门急诊量来盘算,均超过5000人次。这一数字均超过这4家三甲医院的设计门诊量。由于诊疗任务沉重,不少医生抱怨,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深圳市国民医院副院长刘明表现,多点执业有利于解决“找好医生难”、“看病难”,但医生多点执业,首先要保证第一执业医疗程度的质量,而大型医院医生除诊疗职责外,还有教学、科研任务。此外,还需接收持续教导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涉及到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以前也存在医生在不同医院诊疗的现象,被称为走穴。现在文件出台使得行动更加规范,但要考虑到医生的累赘和蒙受才能。”刘明说,医生个人多点执业,这意味着个人要负无穷义务,个人的压力也成倍增加。
部门
请求医院制定细则
在评价多点执业政策时,王玉龙表现,尽管目前申请者少,但该政策意义深远。现在很多医生愿意担负行政职务,不愿意做业务。将来多点执业后,这种利益均衡性被打破了,年轻医生个人发展不再仅依附于仕途这条路,而从进步自身业务来施展作用,“有一技之长,其他机构给的待遇可能更高,这产生的社会效益会产生变更。”
王玉龙说:“多点执业意味着大医院流出人员的可能性,这对医院的管理体制是一项挑衅。”
廖庆伟表现,呈现的问题需要各医院制定研究与出台多点执业相干的管理制度,建立多点执业医师的管理档案,而卫生部门也负责供给信息平台,收集和交换医师多点执业的信息。
多方叫好多点执业
利益一:医疗资源有效盘活
从去年开端,深圳市第二国民医院与龙岗南澳医院在康复科方面展开合作。深圳市第二国民医院康复科主任王玉龙每周到南澳医院开展一次诊疗运动,合作前,南澳医院的康复科床位基础上处于闲置状态,合作后,南澳医院的康复科培训等陆续开展起来,由于有了王主任的金字招牌,来这里看病的人多了。王玉龙说,“全部资源被盘活了,二院康复科的60多个床位,病人压根住不下。”现在一部分病人分流到南澳医院,两个医院120多张病床都住满了。
利益二:便于市民就医
在昨日的讨论会上,来自社康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对于多点执业非常欢迎。西乡国民医院周育瑾表现,这对于专家下社区非常有利,如果实现多点执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上好医生,也有利于社康中心业务程度的提升。专家可长期定点执业,如果产生医疗意外,处理起来更方便。
记者随机调查也发明,对于多点执业,许多市民非常赞成。家住龙岗区坂田附近的刘丽说:“附近只有民营医院和诊所,没有好的医院,许多同事情愿坐车两个小时去罗湖、福田看病,非常不方便,如果能在家门口看到好医生,当然是很好了。”而另外一位李女士则告诉记者,她小孩3岁,感冒发烧就只能去附近的医院和诊所,“想去儿童医院,都怕孩子受太长时间苦。如果有儿童医院或者妇幼保健院的医生能到周边来执业,该有多好啊。”(鲍文娟 高鹤涛)
相关阅读